首页 -> 水利文学 -> 小说 > 正文

原创小说:《武引魂》(十八)

更新时间:2019-12-16 22:14:42 来源: 作者:刘昌金 浏览20443次 文字大小:

原创小说:《武引魂》

文|刘昌金

十 八

一年以后。武引古城灌区也开闸放水了。两条银白色的巨龙,分别从西北窜入永明,从北面进入龙树。它们呼啸而来,穿过干渴的山岭,焦黄的山沟,在三元场附近合为一体。合体后的巨龙更加狂躁,它笑着,呼啸着东南奔去,跨过百顷坝入射洪而去。灌区无数百姓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他们纷纷拥向水渠两旁,多少代人盼望的救命之水,今天终于流到家门口了。不少人看到这滚滚而来的清流,热泪盈眶。还有人弯腰掬起一捧,慢慢地送进嘴里......

“外公,外公,你快看,我的船,我的船!”

孩子欢快的叫声,把苏文星从思绪中拉了回来。前年退休,局里让包大伟小姚接了他的班。当年的水工队更名为地质勘测队,同时挂古城县抗旱队牌子。这个二十多名职工的事业单位,去年改制为企业,成立股份公司。大伟对自己的手中的股份并不满足,今年翻春又悄悄地把公司的地盘卖了。这块地是苏文星前些带队去县外打井、勘测,挣回的钱买的。现在的年轻干部胆子真大,他是董事长,当然他说了就算,连地同上面建的单身职工楼及门面一起卖。有人说他是和开发商一起开发。开发商拿着买卖协议来拆房,职工们不知是咋回事,挡着不准动。开发商找律师去县法院,结果是不了了之。大伟一气之下,借用市里一家公司的牌子,离开单位独自去包活路了。昨天晚上,苏文星说起回“干霸王”,十二岁的外孙女娇儿,马上就动手做纸船。她说要把自己做的这条小花船,亲手放到渠水里,让它跟着渠里的水流入长江,流到东海,舅舅就一定能看到它。

蹲在渠水边的娇儿一松开手,那小纸船摇摇晃晃,随波而去。孩子兴奋地拍着小胖手,盯着小船摇摇晃晃,渐渐远去。苏文星像记起了什么,他拿起孩子的小手沿水渠往下走。

“娇儿,你说说,你舅舅明年就要复员了,他还能回我们的‘干坝王’来吗?”

“回来?回来干啥!”小家伙盯着外公的脸,两个小眼珠咕噜噜直转:“除非,除非在他这能赚上大钱!”说完,小家伙狡猾地一笑。

“哈哈,没想到,你这么小,也成小财迷了!”

说完,苏文星也笑了。笑声随流水飘向远方......

王风莲和女儿爬上大环山半山腰。带孩子们来看看这一段水渠,她和亚男在工地干活时就定好了。亚男有事去上海浦东还没回来,王风莲就带着差不多与自己一般高的女儿来了。她领着女儿沿水渠向东,走完她们“娘子军连”修建的这一段水渠,来到东北的山垭口。孩子有些累了,母亲便带她爬上垭口那块巨石,面西南而坐。

“唉!现在好了,有了水,做什么都会好一点了。”

孩子没理会母亲的喃喃自语,却开口问道:

“妈,今天干渠通水,您昨天晚上又给我讲起了外祖公当年的一些事。可您什么时候带我去古城,听说那里己建起了许多高搂大厦。我今年十二了,一次也没去过。我就是要去看看,外祖公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子了。”

“好了,山杏,明年小学毕业,妈妈,不,还有爸爸,哥哥,我们一起去。”

山杏笑了。她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恨不得明天就小学毕业,就飞向那遥远的西南边际......

庆功大会在通水的第二天上午举行,地点仍在古城国际大饭店。会议庄严而隆重,参会者除了古城灌区各乡镇的党委书记及相关人员,市武引局专门派人下来祝贺,县委县府分管水利水电的领导也都到了场。周书记首先代表县委县府,对这项跨世纪重大工程的安全完工和顺利通水,表示祝贺,并作总结性讲话。接着,大会表彰这次工程建设中所出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代表分别在会上发了言,会议最后由县武引管理局郑局长讲话。郑少秋心里明白,周书记在这个时候让自己发言,意思很清楚:这庞大的武引工程完工了,剩下的事情就看你的了。今后的事情,不仅我们县委县府在看着,古城县北部灌区数十万老百姓,他们也都看着呐!在这样的时刻,怎么说,说些什么呢?他不愿枸泥于俗套,说一些空话,大话来表决心,装门面。这一年多来的所见所闻,感触良多。如果没有像“娘子军连”这样的老百姓支持,武引工程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顺利完工,并且整个工程未发生一起伤亡事故。武引工程结束了,吴广西不再需要这个系统了。他的公司独立出去,把淘得的第一桶金,拿去搞房地产开发了。而武引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这才刚刚开始。今后,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哪么,我就从问题谈起。

“各位领导,同志们,武都引水古城灌区的建设工程在市局、县委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灌区23个乡镇领导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灌区数十万老百姓流血流汗,奋战一年多,终于全部胜利完工,从而使武引一期工程全部按时顺利通水。这是一件大事,它不仅在市县水利史,省水利史,甚至国家水利史上,都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多来,全局上下奔忙在工程第一线,和农民兄弟一起流血流汗,这些我就不说了,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责任。至于工程的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意义,我也不说,因为那不是我的责任。我现在说说我们今后的责任,今后工程渠道的管理。

“像武引这样的水利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工厂建设一完工,机器一转,产品出来就可以赚钱盈利了。武引工程的完工,才仅仅是个开头,以后还需要不断地投入,往里面砸钱,而且砸了钱也许连一个水泡也没有。因为这种工程本身,它并不会直带来收益。大家都知道,举世闻名的都江堰,造福了川西平原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从而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但是,两千多年来,为了扩建或维修都江堰的引水灌溉渠道,数十位官员丢了乌纱,有的甚至还掉了脑袋,知道了解的人就不多了。从都江堰下来引水渠,过去一直被称为官亭堰,啥意思我就不说了。解放后,沿渠的各地方政府,几乎倾尽全力,动员全民参与修渠建没。因而到1960年,官亭堰才正式更名为人民渠。

“武引工程采取季节供水,供水时间一般为春末夏初,三个多月。其它时间农民要用水,只有从蓄水塘去取。这一年多来,23个乡镇我都跑过,一路上见到的水塘并不多。农民都晓得这个情况,但又毫无办法。二十年前,一说挖塘修渠,男女老少都上阵。现在一家一户种庄稼,挖水塘投资大,见效慢。一般农民手中莫得钱,修不起。少数儿个有钱的,又不愿意把钱往这里面投。

“我再说一个影响武引工程效益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付费才能消费。上游的区县比我们搞得早,前两年他们按一亩地收三五十斤谷子,当地农民很有意见。我们县北部山区,地区条件差,经济落后,农民很穷。外出打工的人,并不会因为武引的完工通水而减少,有些甚至可能全家都会走出去。随着撂荒的土地增多,种地的人减少,这些荒芜下来的土地,水费怎么收,我心中还莫得数。

“武引工程本身不产生收益,但工程设施也同其它设施一样,也有个磨损,老化的问题。它长年裸露在外,日晒雨淋,地质变化等不可抗因素,它的损坏可能会更快,更严重。要保障它能及时、顺利地向灌区老百姓供水,经常性的再投入就免不了。

“我们既是管理部门,更是服务部门。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在我们局的干部,职工的身上,最能充分地体现。因为我们的工作,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对我们工作的赞扬或反对,甚至辱骂,我们是最早,最直接地听到。老百姓有怨言,有骂声,说明我们工作做不够好,这可以理解。但有些事,不是说冤枉,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代表的是政府,是党的形象,但我们确实是无能为力的。根据上游区县武管局这两年的经验,我们的工作不可能是成天坐在办公室看仪表,听汇报,而是长年在外奔波,检查渠底、涵洞等的渗漏,维修。局里的女同志占有三分之一,但我敢说,在保障整个渠道通畅,不透水这个问题上,她们也会和男同志一样。不管风吹雨打,只要工作需要,她们也会蹬上水靴,穿上闷热的防水服,躬腰钻进数百,甚至上千米的涵洞瞠水去检查。作为武引管理人,我们吃水、用人、管水,但做事不能水,做人更不能水。我们也要像这武引工程一样,努力工作,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最后,为了今后更一步做好武引的管理工作,我这里恳请县委县府:在可能的条件下,适当加大对武引的再投入。我们也知道县上财政困难,但按现在的预算政策,用收水费的办法来弥补局里的费用差额,将会越来越困难。谢谢大家!”

郑少秋知道,今天的这个会上的发言,不论上级领导,还是局里的职工,都知道是免不了的。在这样的场合,以这样的角色发言,讲什么,怎么讲,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武引管理这个局,它与县里的其他任何局都不一样。如果按老套,那就只有大话,空话,可他不愿意这样。作为武引人,要真正为老百姓的利益服务,把它办成真正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就不能没有自己的灵魂。他有些苦闷,随手写下一首自由体诗:《那吹过你的风,也终将吹过我》。他本想以这诗来作为发言的结束语,现在看来,用不着了,只好把它永远留在自己的心底

这些年,

风吹过萌芽,生长和枯萎。

吹过唢呐,鞭炮和喜庆睐

吹过少年,中年和白发。

同时,它也吹过药水、眼泪和伤悲!

那吹过你的风,也终将吹过我,

它还将吹向更遥远的地方!

我无法,更无力抗拒,

因为在这苍茫的人世间,

我们仅仅是几片薄薄的树叶。

风儿轻轻一吹,我们就摇晃不止。

风儿一吹,我们就颤栗不止。

只愿风儿再怎么吹,

也别丢失了自己!

那吹过你的风,也终将吹过我.......

又过了十八年。

古城传统的中药特产麦冬,逐步发展壮大为极具地城特色的麦冬产业。县属国有企业宏大集团投资的张家湾中型水库建成后,武引渠季节性供水的效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为充分利用古城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县委马书记向全县人民提出,古城要由传统的农业大县向川中农业强县转变,厚重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业触合,把“精准扶贫”落到北部山区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干坝王”上,昔日农民碗中的救命粮一一红苕,如今变成城里人火锅桌上的农家特色产品,红苕粉丝;厌倦了都市生活的城里人,带孩子到黄泥井看完“十里荷花”,又到蓝池庙听道长讲古往今来的善恶故;“牛啃土”的人也闲不住,他们先学张家湾种藤椒增收,现在又开始搞“蛋白桑”种植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王风莲和亚男的男人回来了,村里的年轻人也开始陆续返乡了。川西北这片曾经辉煌过的热士,走过严寒的冬天,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下,又开始慢慢地热起来......

(全书终)

2020年3月12日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