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小说 > 正文

原创小说:《武引魂》(十六)

更新时间:2019-12-16 22:14:42 来源: 作者:刘昌金 浏览20448次 文字大小:

原创小说:《武引魂》

文|刘昌金

十 六

王振华带着郭、黄二人回到老家龙泉村。在家歇息期间,听王振华介绍了古城北区目前的情况,两人更是情绪高涨。第三日,王振华带他们去了一趟塔子山。说起两年前那场暴动,王振华心里久久平静不下来。两位特派员看着这位面色黝黑,精壮,浑身像有使不完劲的川北汉子,深为他那种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所感动。回村路过大圆环山岭东北的垭口,三人爬上那块怪石,选一处平整干净的地方坐下,面对着西南天际渐渐下沉的冬日。

“振华兄,三天前在古城,你为什么不把这次暴动的战前会议定在塔子山,而要放在一个古刹内?”郭志平问。

“对,我也觉得塔子山不错。周围都是穷苦百姓,安静,不易走露风声。”黄天元也说。

“两位特派员有所不知,塔子山位置太偏,从各地来开会的同志,在交通上极不便。南池庙,地理位子最好。至于安全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多次在那里碰头,开会,有群众基础。”

“你说的是信教的?”

“郭特派员,马克思说过,宗教是麻醉人民精神的鸦片,这是就宗教的本质而言。历史上,有很多次农民革命都与信教有关。况且这南池庙,它可不同于一般的宗教场所。”前两年在三合场爱智小学搞教务,王振华查过一些地方史料、典籍,这对他在与社会各界,尤其是贫苦农民打交道时起了很大的作用。

“噢!”两人的兴致一下被吊了起来。“愿闻其祥。”

“好,那今天我就给两位特派员说一说。川北大地上的这座古刹,可算得上是历史悠久。传说是一千多年前,戌边多年的一位将军,因受奸人陷害,壮志未酬,愤而辞官回到川北老家。翌日,将军在山前老宅前种下两株柏树。若干年后,老将军离世,柏树也渐渐长大。某日清晨,儿孙来到柏树下,猛然发现这树前出现一个半月形的水池,那池水泛着一片蓝色的粼光。村人觉得非常稀奇,远乡近邻,社会各种人士都前来观看。那些光明磊落,心地坦荡的人,在蓝色的池水中看到满天星月,而内心歹毒,犯奸作恶之徒,看到的却是阎王老爷伸手向他面门抓来。从此,那些不孝子孙,鸡呜狗盗,贪赃枉法之辈来这里观热闹,只得远远站一边,不敢靠近南池,向池水里张望的。蓝池被人们越传越神,也越传越远。

“从有文字记载来看,最早是北宋祟宁年间,即公元1102年,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建筑师唐玉国。他对民间关于南池的传闻很有兴趣。来到川北后实地考察,又听了附近一些村民的说法,决定在这里建造一件世间难见的艺术品。历时一年,唐玉国精心设计并亲自督造的这座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神像威武森严,雕塑活灵活的庙殿,在蓝池之北拔地而起。可惜,南宋末年,庙殿被毁于蒙古铁骑。明代弘治二年,庙殿得以重建,明末又毁于张献忠兵火,仅剩正殿。到清雍正五年,这庙殿又被修复,并将原名嘉陵宫改为蓝池庙。又过了十三年,也就是乾隆五年,宗吉玄公和尚重振山刹,再兴蓝池。蓝池受到朝廷加爵奠一,又建

“蓝池胜境”石坊等。庙殿规模由此扩大了许多。

“近代历经战乩,殿宇多处被毁,但乾隆时的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所以它现在的规模也不小,从山脚的正殿,或东岳殿,观音殿.....绵延到山顶。几年前,有一位老者观庙后感概万千,盛赞它:‘形如日兮貌似锦,亭殿古柏耸入云。庙宇熠熠生异辉,神像时时显灵光。雷府天将坐正殿,城隍府君居两侧。左南狱来右三霄,观音大士坐上端。大雄宝殿高临下,长廊诸圣两边分。阎君判官加小鬼,无常鸡脚门前卫。雄狮威武牌坊壮,八角亭楼黛参天。一池蓝波映日月,明辨善恶鉴肝胆’。至于是否如此,等两位看后再说。”

郭、黄二人大为惊叹:没想到川北这片贫脊的土地上,竞然还有这样一个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古刹!他们恨不得马上就去蓝池庙。王振华说,不急,不急,三天后,我领你们去那里慢慢看。到时,一定还有不少让二位更为惊讶的东西。

腊月十六,南池庙将近年关的这次庙会,每年都很热闹。娱乐游艺,年货买卖都赶在祭祀这一天。人们参加完庙会祭奠,顺便办些年货。外地的专业团体,本地串乡的社团,也都在这天来捧场,凑热闹。临时戏台就搭在八卦亭西南的演武场上。川戏班的花旦武生,一个个彩装粉睑,你方唱罢我登场。另有一班人马,围着八卦亭转。前头两男两女踩高翘,后面跟着的“划龙船”,还有几个汉子舞长狮,后面跟着一群半大的孩子。小商小贩和杂耍,分散在庙里庙外的角落。游人香客络绎不绝,摩肩接踵。有的在山门前就开始烧客,有的则进庙后再择而拜之。东岳殿最是热闹,善男信女们先从一旁奉回香蜡,到殿前点然拜三拜,插进长条形的香炉。随人潮进殿候着,顺次跪上蒲团,微闭双眼,顶礼膜拜。喃喃的祈祷声,随殿外缕缕青烟,飘向遥远的天际。

傍晚开会,不能去得太早,中午吃点东西再出门。为行动方便,王振华戴上眼镜,像个教书先生,郭、黄二人则仍然商人装束。从龙泉村向西南,二十里山路到古刹,庙会早已散场。清同治年间重建的这山门,郭、黄二人一见,赞不绝口。门前两只石狮,活灵活现,高约六尺,宽两尺,长三尺。石狮背后,有一副对联:明月当空照兰池;古柏常青见多宝。山门之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面阔两丈一尺,进深三间一丈八尺,抬梁式五架梁分心用五柱。庙会早已散场,演武场临时搭建的戏台上,几个半大孩子在玩耍。附近,有几个男女正围着一个算命的老先生。游人香客己不多了。

王振华见庙内游人香客不多,带二人直接来正殿。殿前楹联赫然在目:眼前已到追魂地,门外能无照胆台。历经两多百年的风雨,这木架构建筑的岱岳殿仍显得高大威严。屋面脊饰多姿多彩,檐口下饰着龙头,檐口上有塑站立小人的,有塑男孩骑鸡公的。饰物均为瓦灰色,但一点也不显单调。无论龙头,站立的小人,还是骑在鸡公背上的男孩,一个个栩栩如生。龙须、龙眼、张开的龙口,男孩抓鸡耳的两只小胖手、鸡冠、鸡嘴、鸡头、鸡脖、鸡爪,鸡尾等,无一不是活灵活现。雄踞殿堂二楼台口的主神,为一方脸红面,顶盔贯中,左手拽袖,右手执鞭,威风凛凛的彩塑。

“两位先生,按常理,寺庙属佛家领地,观才是道家的地盘。可这南池庙很奇特,它既有佛家的,也有道家的,可以说它是佛与道的综合体。就眼前这尊彩塑,佛家说它是岱岳殿。岱岳即泰山,通常而言,此殿供奉的神仙是东岳大帝一一黄飞虎。民间说,黄飞虎“掌人间善恶之权,字天下死生之柄”,下辖地府机构,负责纠察人间善恶。由此而构成了这里,“赏善罚恶”,“因果报应”,“阴曹地府”等等,与重庆丰都相似的民俗鬼文化。而道家呢,则说这彩塑是道教的护法神,王灵官。他原为宋代道士萨真人的弟子,经修炼成了仙。道家的书还记载,王灵官本名王善,为湖南湘阴一带的地方神。说他是吞噬童男童女的邪神,也有说他为灵霄殿之先天大将,奉玉帝敕,庙食于湘阴。萨真人闻之,焚其庙,又将其收为部将。西游记》称他雷府天将,明永乐朝听了道士周思得的话,把他封为火府天将,位列天廷26天将之首。民间从此,尊王灵官为天上人间的纠察之神,声名显赫。不少的道观就开始像佛寺塑伽蓝,也在山门塑王灵官赤面三目,披甲执鞭的护法神像。”

“右侧这尊城隍神彩塑,与正殿的主神相配。”来到右侧殿内,王振华接着向郭、黄解释:“城隍源自易经》,城是指城墙,而隍是护城河。易经.泰篇说:城隍于隍,其命乱也。城墙倒到了护城河内,墙固然没了,还连护城河都给填平了,这多危险啊!城隍神就是城隍的神灵,城市的保护神,它保护城市不受水火盗贼敌军的侵袭。唐初天下虽然安定,但隋唐之际的战乱仍使人们心有余悸。社会经济逐步恢复,人们有了经济实力就开始加强城防。国家统一、安定,各地联系与交通日益增多,城隍信仰就随之流行。在整修加固城墙时,有的地方同时建城隍祠,隆重地祭祀城隍神。社会承平,祭神也是人们的一种自娱活动。安史之乱前,这种活动不多,影响也不大。政府和文化人士,也还没有充分给予的认可和承认。

“据唐朝乾元年间,缙云县令李阳冰写的缙云县城隍记:城隍之神,祀典无之,唯吴越间有尔。可见当时城隍尚未纳入祀典。吴越间有尔,不一定是事实,但李阳冰并非孤陋寡闻。至少可以说明,当时在吴越之外,城隍神信仰还不是很兴盛。安史之乱中,不少城市的保卫战打得艰苦卓绝。往往城破之后,百姓惨遭蹂躏。安史叛军灭亡之后,城隍信仰开始广泛流传。城隍职能也由最初的保护城市,不受水火盗贼兵匪的侵犯这种自然属性,发展到主管人的亡灵,水旱疾疫,赏善罚恶等,俨然是城市冥间的行政长官,是城市冥冥之中的守护神。这就是东岳殿,设置城隍配殿的主要依据。

“城隍神本身也有配祀,这种配祀还很有讲究。它的配祀为牛头马面,差使的鬼卒原为地狱之卒,佛书称为阿訇。楞严经》云:亡者神识,见火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矛,驱入城门。东晋昙天诫译的五苦章句经》,称其为牛头人手、牛蹄,持铁叉。民间俗称为牛头马面,又有说泰山府君的属下,也是牛头马鬼。城隍的祭祀,一般在清明、五月十五、十月初一。许多地方有异象出也祭祀一次,意在驱疾疫祸害之鬼。地方风俗认为,这样可以使身上的霉气散发,平安而无患。人鬼为城隍,也有生日。不少地区,除每年定期祭奠外,俗传当地城隍或城隍夫人的生日祭奠,以庆贺生日之意。这种习俗大概也是从宋代开始的。洪迈在夷竖人工志丁卷九中说:绍熙五年六月二十二,鄱阳城隍诞辰,士女多集下奠献等。”

“左侧这尊崔府君彩塑,”三人来到左侧配殿,王振华继续引经据典;“同样也颇有来历。民间说崔府君真有其人,在阳世时,他白天管理人世间的事,即‘昼理阳’,右侧的城隍就以‘太阳星君’陪祠;天黑以后,他就开始管理阴间鬼神的事,叫‘夜治阴’,左侧的城隍就以‘太阳皇帝’陪祠。他死后到了阴间,被封为主幽冥的神仙,列为东岳大帝的辅佐。有些书上说,崔府君原为唐代的地方官,因为在世有德政,死后当地人就开始祭祀他。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有神仙就姓崔,可能名瑷。唐时曾为滏阳县令,后被设为神。滏阳县归磁州管,磁州人就按唐朝礼节祭祀他。二是元代有人说崔府君名珏,字子玉,唐时在长子县任县令。两种合起来,府君崔珏名子玉,令长子、滏阳。因他主管幽冥之事,被称为亚岳。小说西游记》中,丰都的判官就叫崔珏,大概就是从这里来的。北宋曾封崔珏为王,但民间仍多称“府君”,祭祀活动由此渐兴。南宋初年“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实际上是赵构借诸神之威自重,并在京都临安立庙祀之。从那以后,内塑崔府君的庙宇就越来越多了。”

“兰池庙就这三处颇为独特,后面的观音殿与其他寺庙差不多。我们走马观花看一看,就去八卦亭。”三人从观音殿出来,又看了东西两侧的厢房。这些由北而南的厢房,都属明末清初的木架构建筑,瓦房的梁架、斗拱都带有浓郁的川西北民间建筑风格。厢房内,极富特色的“清代十殿彩墨壁画”,画面生动形象,仿佛劝诫世人:世间切莫作恶事,因果报应逃不脱。黑白无常铁索捆,拖去“刀山”“下油锅”。连匾额,对联,也多是罚恶劝善之语:“思登天堂,劝由已立;怕进地狱,善任尔为。”“孽海茫茫,叹人世无多,一误岂能再误;轮回辘辘,仰圣贤有赫,今生想要来生。”

南池已不是人们传说中的半月形,它略长方,池水不见蓝光,与塘水无异。三人方能合围的这‘将军柏’,与正殿两侧那几株黄连树遥相呼应,枝繁叶茂,耸入云霄。来到古柏下,王振华忽想起一件事:

“去年春天,马先生和几个朋友来此地游玩,他曾即兴盛赞这两株柏树。”

“你是说,从成都带我们来古城的那位马先生?他还有如此雅兴?”郭世平问。

“正是。”

“那你快给说说,让我们也见识一下。”黄天元的兴致也上来了。

“他当时望着古柏,随口呤出四句打油诗:塞外蜂火连三月,巴山蜀水学范公。西湖歌舞今犹在,世上再无老廉颇啊!”

“好诗,好诗!”

三人一阵赞叹,又围着八卦亭转一圈。漆黑圆柱上,看着这一副副镏金对联:潺潺圣景九天甘露洒南池,巍巍宝刹见方香雾绕古刹;福亭八角鉴心胸善恶,兰镜一面照肝胆忧劣...... 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南池当年的盛况。亭内慈眉善目的老君,让人倍感亲切,有如鬼城里一缕阳光。而庙内山门一体,让人在尽情想象那时光里的剧情时,凭此又多了几分人间气息。

“庙外还有奈河桥、望乡台、追魂地等景观,二人是否还有兴致?”

“难道到此,何不去看看,反正还有时间。”

三人循着蓝池水与八角井汇成的‘奈河’,出庙北行。走了不过两里,在庙的东北处见一石桥,桥头石碑上果然刻有‘奈河桥’三字。王振华说,这石梁桥原为两孔,不知何时毁掉一孔,只是位于桥侧的底座还在。王振华带两人看完紧挨着石桥的望乡台、追魂地、照胆台、五道门等残垣断壁,二人又是一番感叹。

回到庙内,天色已晚。住持与王振华是老熟人,随即带三人随走入观音殿后一间秘室。北区区委副书记王化鹏,区委委员、区农协主席胡继瑷,区委委员王昭离,他们三人已先到。不一会儿,苏河场党组织负责人郭世全,邓有联等也到了。王振华先向大家介绍郭、黄两位省上来的特派员,他们分别简单说了几句,便把会场交给了王振华。

同志们,为策应红四方面军在阆中建立革命根据地,省委指示我们,搞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暴动来配合。为此,古城县委要我们尽快行动起来,充分发动柳池、白雀、忠孝等乡的农民拿起武器,夺权政权,建立一个以三合场为中心的红色苏维埃。今年川北一带又是大旱,地主老财勾结官府,租粮颗粒不减,这对我们暴动,十分有利。时间就定在今年春节期间。一旦暴动成功,马上破仓分粮,把抗粮斗争导向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时间紧迫,现决定:

“郭世全,王化鹏、邓有联,你们三位同志回黄泥井,充分发挥农民协会,共青团,儿童团的作用,先筹备一批粮食。在现有的基础上,把游击队进一步扩大。在尽可能想办法,搞一批武器,尤其是枪支弹药。胡继瑷,王昭离,你们两人负责组织长乐、会龙、塔山等场镇的武装力量。回到张家湾后,除把湾里的农民兄弟发动起来,还要联络胡家沟农民一同起事,那里的群众基础也比较好。有条件,还是要注意搞武器。没有武器,我们事事都被动。另外,黄天元同志跟你们去黄泥井,我和郭志平同去张家湾。”

蓝池庙会议后,黄泥井和张家湾两地的农民,在北区区委的宣传、鼓动下情绪高潮,纷纷参加农协会,不少小伙子加入了赤卫队。这时,郭世全传来消息:柳池乡的反动民团为了给北上阆中,进剿红四方面军的川军29军筹粮筹款,强行向农民预征三年的粮款。对交不出粮款的农民,他们抓走了30多人,从而激起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王振华和省特派商量后,决定抓住这一时机,提前起义。在北区区委的组织和领导下,一千多名庄稼汉扛起锄头扁担,涌进柳池场镇,包围了米市街的乡公所。民团头子姓解,读过几年私熟,做事歹毒且有心计。眼前这形势把镇长吓得六神无主,解团总走过来在吴镇长耳边悄悄说个几句。吴镇长镇静下来,他扣好衣服,满脸堆地走出来。

“各位好汉,老少爷们,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有啥子事不好商量的?我刚才还批评了解团总,他们做得实在是太过分!我现在代表柳池乡政府宣布:一,立即释放前些日子全部扣押的乡亲。二,关于29军的粮款,翻年秋天收了粮食再说。在这之前,我们绝不向各位乡亲征收一颗粮食。我们绝不食言,说到做到,马上放人!”

愤怒的人群一下子欢呼起来。他们簇拥着从牢房里走出来的兄弟,一个个兴高采烈,像凯旋的将军,走出柳池场。王振华和省特派员及其骨干,他们分别带领着一些游击队和赤卫队队员,回到张家湾和石缸湾,这两个起义的临时据点。

有两个尾随队伍的民团探子,他们分别跟到两个山湾的垭口,看看队伍进了村子,这才立马返回柳池。解团总非常高兴,立刻把这两人先关起来,并严令任何人不得探视。第二天天不见亮,解团总带上两个亲随,穿上便装,火速前往古城。县保安队得知这一消息,马上调集一百多人,全副武装,由解团总带路,北上进剿。为防止走露风声,保安大队采纳解团总的建议,避开蓝池庙,绕道西行常乐寺。

按佛门惯例,寺管庙,一般情况寺大于庙。常乐寺眦规模并不小,建寺之初曾风行川北。蓝池庙兴起之后,因其佛道合一的独特性,加之常乐寺建在半山腰,又不当道,便日渐冷落,逐渐被蓝池庙盖住了风头。县保安大队一入寺,即刻将寺院控制起来,任何人不得出寺。午夜做饭,鸡叫头遍便兵分两路,直扑张家湾和石缸湾。

当县保安大队分别围住张家湾和石缸湾时,天刚刚亮。事情来得太突然,王振华和省特派员根本没时间转移。大院里仅有三十四个农民兄弟,他们手中的是大刀长矛,而外面是拿着现代化武器的五十六十个保安兵。为保存革命力量,避免无畏的牺牲,张家湾和石缸湾的领导班子几乎同时作出决定,主动地走了出来。王振华和省特派员李少华、黄天元等11位党员被捕,王振华年仅13岁的儿子,因被指认是张家湾儿童团团长,也一同被抓走。

王振华等一行人被押解途经高堰场时,400余农民积极分子准备用武力将他们夺回。考虑到敌强我弱,王振华再三示意不准动手。数百农民只好强压怒火,看着他们被押走。到了古城县监狱,他们受尽酷刑,始终无一叛党。一个月后,连同王振华年仅13岁的儿子,都就义于古城西门外的牛头山下。半年后,为了给王振华及一同牺牲的烈士们报仇,继任北区区书记的王化鹏,省特派员郭世平,以及李学初,李学余,李纯古等党员骨干,又发动和组织塔子山武装起义。终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起义失败,王化鹏、郭世平等领导成员无一幸免。被捕后不久,全部英勇就义于古城西门外的牛头山下。

三台北部山区的贫苦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吃上一顿饱饭,争得一份土地而进行的这场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就这样悲壮地落下了维幕。(未完待续)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