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水脉路 一丝血脉情(三)

更新时间:2015-09-23 21:17:59 来源: 作者: 浏览5816次 文字大小:

情续水之护

——健全管护机制,让供水工程实现良性循环

在极度缺水、地形复杂的甘肃山区,怎么让群众吃上干净、卫生的好水?当水量、入户保证率、方便程度这三项指标实现后,怎么更好地解决水质问题?甘肃省从工程建设质量、管护机制入手,努力寻找让供水工程实现良性循环的答案。

由于资金技术条件限制,早年甘肃省饮水工程大都是小型分散、低标准的项目,水质没法保证,也不便于统一管理。甘肃省着眼于长期稳定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按照“以水源定工程,按水量定规模,总体规划,一次设计,分期实施,大力发展集中供水工程”的工作思路,实现远距离、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和整县、整乡、整片推进。

如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六大集中供水工程分别覆盖数万人,甘谷县西北部和东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均能解决15万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甘肃很多地区,因为水源点极少,集中式、高标准、大规模水厂得到广泛推广。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后续管理是一个关键环节。有了集中供水工程,如何实现工程的良性循环?资金和人员的到位成为首要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个民生工程,政府在其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工程运行过程中,我们鼓励市场化的管护运行机制,实现以水养水,但是在收益还不能完全保证工程长久运行的前提下,政府就会以补贴的方式进行兜底,确保工程惠及广大群众。”甘肃省水利厅副厅长陈德兴说。

在陇南市武都区,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当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采用了公司化管理制度。“我们专门成立了武都区农村自来水总公司及其分公司,自收自支,保证微利运行。”武都区水务局工程师李路夫介绍,通过公司化的管理方式,确保了正常的运行维护经费,提高了服务效率,也保障了工程长久运行。

在天水市甘谷、张家川等地,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的实施带来了当地运行成本的提升,而用水量远不到日设计供水量更是给当地工程的良性运转增加了难度。“现在天水市许多地区用水量都远远未达到水厂的设计规模供水量,水费也无法满足水厂的正常运转。我们就会以政府补贴的方式保证水厂能长久发挥效益。如秦州、甘谷、张家川等县区政府财政实行了按受益人口每年每人财政补助5元,清水县补贴8元。” 天水市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总站站长王学勇介绍。

天水市各县区水利局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具体负责本县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模较大的跨村集中供水工程,都成立了供水站,一些县区按照水利部颁布的《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定岗定编,政府核批了总站或分站机构建制和人员编制。

“现在这自来水用起来方便多了,要是管道出现什么问题,只要给服务站打电话,他们立马就派人过来修,比110都快多了!”说起村里供水工程的服务质量,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高山村党支部书记肖克成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张家川县探索管水新路子带来的肯定。当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建设、监理、管理、受益“四位一体”的质量监管模式。工程交付使用后,按照县有管理站、工程有管理所、乡有服务站的三级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后期管理维护。优质高效的保障服务,提高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效率,张家川县连续两年水费收入在180万元以上,水费回收率超过95%。

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农村供水综合服务中心的水质监测中心里,几名身穿白褂的水质监测人员正在对水样进行指标检测。“这里建成于2013年,目前水质监测指标共有20项,对水源水的监测是每周1次,出厂水是每天一次。”张家川县水务局局长马维介绍。

“随着今年9月底天水市水质监测中心的建成,全市各县的水质监测指标将统一增加为42项,确保群众用上放心水。”王学勇给了我们更喜人的消息。

就水质提升问题,甘肃省正以县级水质监测中心室建立为着力点,加快推进供水水质监测规范化建设工作。甘肃省制定下发了《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与水质监测工作方案》,编印了《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工作手册》,对工程水源保护、生活饮用水消毒、水质卫生检测、水质监测指标、水质化验室建立等提出了具体要求。2015年,全省87个县(区)将建成88处水质监测中心。

伴随“十三五”规划的即将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摆在甘肃省水利部门面前。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让群众饮上甘甜水、过上幸福生活成为甘肃省委、省政府不断奋斗的目标。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