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迹(一)
心 迹
汉江局:张红菊
记忆中的仲夏,总是会出现这样一个画面,小女孩趴在书桌上,透过玻璃窗看着父亲在窗外认真地用仪器测量水位,又或者看着他穿了雨衣匆忙地消失在雨夜…….那时,父亲还是一名基层的堤防管理人员,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懵懂的我心生崇拜,我在想,是怎样的一份事业让父亲如此执着地追求呢?
多年后,我考入省汉江局工作,和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水利人。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开始慢慢懂得父亲的执着与追求,也让我踏上了追逐梦想的道路……
追 求
初上岗位
八年前,也就是管理段上班的第一天,我傻了眼,在靠堤边一个破烂的三间小屋,一间是休息室,里面只有一张掉了漆的木板床;一个杂物间,堆满了除杂工具;一间办公室,除了电灯之外,杂音不断的电话是唯一的电器,办公室只有四套桌凳,其他的六个人只得坐在墙角破旧的塑料沙发上。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省汉江局潜江汉江管理分局泽口管理段,我想,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工作难道能提升自己,做出成绩吗?
第一次上堤除杂,从未拿过镰刀的我在同事的指导下磨好了刀,上堤后,生疏的砍草技术让手上不一会就起了好几个水泡,天却渐渐阴沉下来,当天除杂任务一半都没完成,我绝望地看着空旷的大堤和天空,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两位同事的及时出现,不到半小时,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回管理段的路上,我坐在摩托车后面一言不发。看着我沮丧的表情,同事笑着打开话题“我比你多十年工龄,我们刚上班时,上堤只能骑自行车,堤段远点的,一天来回得三个多小时呢。”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附和的应了声,他又说了“人嘛,就应该向前看,我们会越来越好的!别看你现在还是除杂界的菜鸟,假以时日,你也能成高手!”
听他这么说,我心里放松多了,是的,我还这么年轻,不能遇事就这么消极。“会越来越好的”,我喜欢这句话!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越来越喜欢段里的同事,他们或幽默搞笑、或充满才情、或机智勇敢、或成熟稳定。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工作,每个人总是开开心心的。春天里,我们一起上堤植树,做汛前检查,在回来的路上检阅我们栽植成果,看着林木整齐的排着队,我们内心充满欣喜;夏天到了,大家在近40度的高温下穿着工作服,背着打草机,并排消灭那些猖狂的杂草。尽管汗水干了一次又一次,尽管有时候又饿又困,但大家的脸上总是堆满了笑;汉江的秋汛还是时不时来光顾一下,男同志不分昼夜、不顾病痛24小时在堤上巡逻,女同志们抛开家庭琐事,搞好后勤保障,多少个日日夜夜,大家不眠不休,但是没有一个人喊苦。在冬日的暖阳里,我们开始自己动手改造管理段,小院平整了,我们有了十几间小屋,每个人都有了新的办公桌,值班室里配好了电脑、电视、热水器等,厨房比以前更大了,院子变成了宽敞的水泥地广场,院角种植了新鲜的蔬菜。每天当大家做好卫生,准备出发巡堤时,回头着着院里风景,欣慰与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是的,我们的管理段越来越好了!
渐渐地,我融入了这个纯朴、善良、团结、拼搏的集体……
寻 找
遭遇瓶颈
“回顾参加工作的八年,我也曾在基层艰苦的环境里怀揣梦想,努力拼搏;也曾在平淡落寞后重拾信心,整装出发;也曾在屡次竞争挑战中遭遇失败,越战越勇。”……我在心里一次次默背着我的演讲稿,又是一次竞岗失败,不能在人前落泪,因为还有那么多关心我的人。可是理性的思想抵抗不了内心地失落与惆怅。我真的很差吗?我的努力都白费了吗?我该往哪走呢?
消极的情绪在蔓延,可是工作还得继续。此时的我已是省汉江局机关的工作人员。正值汉江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最后冲刺阶段,在几届领导班子的重视和领导之下,精神文明创建开展的如火如荼、有声有色。但进入创建的最后阶段,申报材料、迎检汇报材料、专题片解说词的撰写、专题片的拍摄容不得半点马虎。
直属16个单位的拍摄,早出晚归,拍摄行程达3000公里,共撷取1800多个精彩画面,专题片前期准备工作已做的相当完善了,但没想到专题片制作过程异常艰难。专题片由当地电视台拍摄制作,但由于参加画面拍摄的记者与后期制作的工作人员并不是同一人,情况的不熟悉和构思上的差异造成样片有70%的画面与解说词不吻合。
片子必须全部重新编辑!离省级文明单位验收的日子不到3天时间了!时间紧迫,要从1800多个画面选出既精美又与解说词吻合的视频,必须加入大量的历史照片,掌握排序、时间、画面效果,工作量相当大!领导安排由局文体协的秘书长----沈伯(大家对他的亲切称呼),带着我一起在电视台配合编辑。
反复对台本、选图片、调节视频长度,精准视频连接,进程非常缓慢。我的心情也因为自己之前竞争的失败和编辑工作的复杂和烦琐而变的烦躁不安。沈伯一直在旁边提醒,不急,不急,慢工出精品!计划总长约16分钟的片子,一天下来编辑了不到5分钟。第3天下午4点,眼看只有最后两分半钟的编辑时长了,频繁的编辑器死机,资料丢失,一切回到10分钟时长的画面。出现这样的问题,沈伯沉默不语,我心痛不已,年轻的编辑抹着眼泪的走出编辑室。
20分钟过去了,编辑室里一片沉寂,沈伯还是一言不发,但看的出他在想补救的办法,经他与电视台领导反复协调后,电视台编辑室选了台最好的电脑,并且暂时让我们的编辑优先,调整好情绪的编辑人员,从保存的地方开始,与我们一道重新开始制作视频。
晚上十点半,片子终于做好了,我们把样片看了几次,然后提了几个小修改意见,等待成片保存的间隙,转过头,发现刚还跟我讨论片子的沈伯已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最近,也着实难为沈伯了,他因病退离了领导岗位,本应该在家安心休息,享受天伦之乐了。但局文体协会的工作太多,特别是最近他在文明创建专题片工作上花的时间和心血一点不比我这个在职人员少!连着三天,早上七点多钟来电视台,除了吃饭,没有其他休息时间,就这样一直工作到十点多,回单位后,仍然查找补充图片和视频资料至深夜。我喜欢和这位“老人家”一起工作,因为在他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不止是业务上的知识,更多是他工作严谨务实的态度。在他面前,我忽然觉得自己之前因为竞争失败,就消极工作是多么地不堪!可是他这么拼命工作又是为了什么?
苏 醒
幡然悔悟
每天不停的忙碌似乎已渐渐成了习惯,日子变得平淡中开始夹杂些慵懒、松散......
直到一天下午,我拿着一份文件给李书记批阅,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伏案疾书,而是站在小书桌旁边将一本本资料放整齐后装入文件袋中。
“李书记,有文体协的一份传真,请您批阅!”
“小张,我要退休了,现在把资料整理一下,有的要带走,有的要留下来分类整理好!”
我忽然哽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我来局机关上班只有一年多的时间,纪检书记----李良松书记作为党群口的负责人,是我接触最多的一个领导。每次帮我修改好材料,他总是会害怕写的字太过潦草,所以将他修改过的地方一字一句念给我听;在我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哪怕只是将大家的心得整齐地贴在公示栏里,他也不会忘记鼓励我。他个子大,但是没有一点脾气;他声音不大,但是心胸宽阔;他工作时严肃,可从不吝啬他的微笑!他就是这样一个平易近人的人,是领导、是长辈、是老师、更是榜样!在他的鼓励支持下,我的业务能力开始不断提高;在他的指导下,党群办公室获得了一项项荣誉。
虽然在我的党员管理系统里有关于他的年龄提示;虽然他任处调的文件早已下发;虽然关于他退休的消息早不胫而走,可是这一刻让我猝不及防。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