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抗御干旱灾害为全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积极抗御干旱灾害 为全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区水务局争先进位年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东昌府区争先进位年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要求,针对全区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区水务局立足自身服务职能,对全区抗旱工作展开调研。近年来,全区抗旱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理念,努力实现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积极抗御干旱灾害,为全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此,通过调研我区长年的自然特点、旱灾情况,结合新的形势和要求,提出积极抗御干旱灾害的相关措施和建议,以此促进全区抗旱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自然概况
东昌府区地处东经115°41′至116°08′与北纬36°16′至36°42′之间,位于山东省西部,京杭大运河、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济邯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是聊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18个乡镇办事处及2个工业园,991个行政村,现有人口 101.2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64.24万人),耕地面积 110 万亩,农业GDP占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的40%,是一个农业大区。
东昌府区地处暖温带半干燥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较为明显。四季特点是:春旱多风,夏热多雨,晚秋易旱,冬季干寒。自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全区最大年降水量
二、长年干旱灾害概况
据历史记载: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新中国建立(1949年)止,共计581年中,东昌府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灾111次,平均5年左右一次。其中:五成年景的中旱年60次,平均9年左右一次;禾稼尽枯,夏麦无收的大旱年36次,平均16年一次;赤地千里,以草根树皮充饥至“人相食”的特大旱灾14次,平均35年一次。历代官府对旱灾束手无策,人们只能靠天吃饭,求神祈雨。建国后,1952年全年降雨
三、抗旱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只有200多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属严重缺水地区,这是抗旱工作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据统计,全区多年平均降雨总量为3.92亿立方米,降雨地表径流水可利用量为2387万立方米;全区浅层地下水资储量2.1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76亿立方米,地表、地下自产可利用水资源量合计在
其次是工程方面,沟渠工程配套率低,跑漏水现象突出,设施设备老化,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抗旱工程长期以来投入不足,现在的工程多为60、70年代建设,配套率低,老化、带病运行的现象十分突出。全区长达800多公里的灌溉沟渠得不到彻底治理、治理不到位,引水过流能力降低,同时,全区机井利用率低,管理不到位,抗旱减灾工程的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
再是相当部分的群众和生产行业企业节水意识淡薄,存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在农业上表现为大水漫灌,在工业上表现为水的不循环利用,在居民生活中表现为使用水大手大脚,不注意节约。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传统灌溉模式与科学用水的矛盾还相当突出,灌水定额较高,水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节约用水工作任重道远。
四、抗御干旱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我区长年的自然概况、旱灾情况和抗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我区积极抗御干旱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一是首先要做好抗旱的总体布局。针对旱情旱象及其发展趋势,修定完善全区抗旱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积极搞好抗旱水源的储备,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优先保障人畜吃水,保证农业用水,最大努力保障工业用水和生态环境安全,努力打造节水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
二是要牢牢掌握抗旱工作的主动权。针对抗旱暴露出的问题,积极规划组织搞好全区大规模的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疏浚灌排沟渠,尤其是要注重田间灌排工程治理,为抗旱引水打下良好的工程基础;兴建大的蓄水工程,适时引蓄储备抗旱水源,丰水枯用,以丰补歉,同时有效补充地下水;配套完善蓄水工程设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做好汛期雨水拦蓄的文章,为抗旱储备充足的水源,确保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能够为抗旱所用,切实发挥有限水源的最大效益。
三是要搞好抗旱调度和节约用水工作。针对东昌府区水资源空间、地域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以位山灌区三条引黄输水干渠为骨干,以当地水利工程为依托,加大调水力度,搞好扬水站的管护、养护,确保运行保证率,加大渠首引水能力,缓解西部沙镇、郑家、斗虎屯等高亢区的缺水问题。积极做好农业这个用水大户的节约用水工作,开展渠道衬砌,搞好末级渠系的衬砌试点工作,提高全区节水改造的规模,降低输水损失。同时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模式,搞好喷、滴、管、微灌节水灌溉试点,大力开展节约用水。
四是要大力开展机井建设。黄河水可用而不可靠已是我区多年来不争的事实,“以河补源、以井保丰”,是我区多年来抗旱工作的宝贵经验,必须长期坚持。为此要继续大力开展机井建设,尤其是西部高亢区和用水条件差的边远地区。为鼓励群众搞好机井建设,建议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补助鼓励全区新打机井,并维修配套旧井,同时搞好全区机井改制等有关工作,提高群众抗旱投入的积极性,确保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全区农作物能够得到有效灌溉,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水工程。经过积极的努力,到2010年底,我区农业节水灌溉面积29.99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17万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5.935万亩,滴灌示范区面积900亩,喷灌示范区面积1500亩。低压管道灌溉主要分布在斗虎屯、闫寺、梁水镇、许营、于集等镇办事处。喷灌示范区在闫寺办事处的大成集及闫寺村;滴灌示范区在新区办事处的王屯村,工程完好率在80%以上。2011年我区成功争取了连续三年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全区节水工程建设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2012年上半年完成了2011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暨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项目,顺利通过了省市综合验收,共完成投资2944万元,在堂邑镇和张炉集镇,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08万亩,有51个行政村近3万群众受益。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