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备春耕如何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汇报
根据省水利厅工作组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方案的要求,现将我们××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2007年备耕生产,如何做好农村水利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概况
我们××市地处××省西部,辖10镇4乡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万,共有743个自然屯。全市幅员面积528万亩,其中耕地169万亩,草原面积272万亩。年平均降雨量432.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645毫米,十年九春旱,是我省西部重点干旱市县之一。同时,又是我省氟病重点市县之一,地下潜层水含氟量严重超标,太平庄、昌德、羊草、火石山等乡镇的自然屯地下潜层水的含氟量高达4.0-12.6毫克/升,国家饮用水标准含氟量为0.5-1.0毫克/升,竞超3-10倍之多。干旱、氟病严重制约着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固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市虽然地表水贫乏,地下潜层水含氟量高,但地下水比较丰富,承压水符合饮用水标准。水资源总量为2.98亿立方米(年平均补给总量)其中地表水0.52亿立方米,地下水2.46亿立方米。
近年来,在省、市水利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坚持把农村水利工作作为构筑质量效益型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性举措,牢牢抓在手上。全面开展了大打机电井,发展围井经济、推广节灌技术为重点的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同时也注重了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突破了农业受制于水和“氟魔”对人们身心侵害的局面。截止目前,全市农田机电井发展到4540眼,灌溉面积7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6,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占灌溉面积的15;全市共建围井经济区3300处,面积30万亩。全市通过防病改水和人畜饮水解困项目共建人饮工程324处,解决了324个自然屯12.3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全市完成灌排涝工程建筑物620座,其中桥115座,闸45座,涵460个。抗旱排涝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二、新形势、新任务、新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是我们全党全民的任务。为此,我们水务局从市情出发,确立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和2007年全省水务局局长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的,突出打井抗旱、人饮安全工程建设为重点,搞好水利服务、支撑和保障。
根据上述思路,我们采取五项具体措施:
1、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从我市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看,有效灌溉面积只有63万亩,仅占总耕地面积的37,按实现农田水利化的要求,“十一五”期间规划新打和更新配套机电井1000眼。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达到63万亩,扩大提高我市市区公路两侧百里喷灌带的面积和质量,扩大辐射能力。单眼井造价1.5万元,计1500万元。其中,2006年落实打配农田机电井200眼,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需资金300万元,部分资金和物资已经到位,其余部分正在筹措中。
2、注重农田机电井的管理,确保完好率和利用率。全市现有的4540眼机电井做到了产权明晰,实行三种管理模式。第一种为独资管理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井有3338眼,占机电井总数73.5。第二种为股份管理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井有110眼,占机电井总数的2.5。第三种为承包租赁管理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井有1092眼,占机电井总数的24。同时,做好井孔保护,要求全市无论新打或原有的机电井的井孔都要有房或有盖,达到标准规范化。现有的机电井建预制井盖2898座,砖混多用井房(指管护农作物或休息室)1617座,铁皮井房25座,井孔保护率达到100,在机电井的管理上还坚持实行市长、镇乡长、村长、屯长、井长“五长负责制”。使全市机电井的完好率、利用率均达到96以上。
3、大力建设围井经济区是发挥工程效益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抗旱水源井按照规划不断有序的增加,已经使我市抗旱、抗灾保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我市在围井建设经济区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通过实践,围井经济区的发展,不仅突破了水源工程抗旱的唯一作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找到了一条新途径。根据多年测算,全市围井经济区面积30万亩,年创产值2.5亿元,投入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