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勇副部长在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专家审查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13-11-20 15:04:47 来源: 作者: 浏览2393次 文字大小:
-->

在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专家审查会上的讲话
水利部副部长  矫 勇
(2010年9月16日)

各位院士、专家,同志们:
  继今年上半年完成了长江、辽河、黄河和海河四个流域的综合规划通过审查后,今天,我们再次邀请各位院士、专家对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成果进行审查。淮河水利委员会对修编工作高度重视,会同流域各省有关单位和部门,经过3年的共同努力,编制完成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并于今年4月通过了水规总院组织的预审,今天提请专家进行正式审查。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向各位院士、专家和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新中国治淮60周年,新一轮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要有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波澜壮阔的治淮历程中,先后经历了3轮建设高潮。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掀起了新中国治淮第一轮高潮;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家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了治淮19项骨干工程,这是第二个高潮;2003年淮河发生大洪水后,国家加大治淮投入力度,确定了到2007年底,基本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建设任务,这是第三个高潮。在淮河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的情况下,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如何有新意、更好地满足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把握中央的要求,在规划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在流域综合规划中加以系统阐述。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供审查中参考。
  一、充分认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重要意义
  淮河流域自中原绵延至黄海之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我国数千年文明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江淮熟,天下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说的都是淮河。同时,淮河流域又是我国历史上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地区,水利发展始终对流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淮河流域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淮河流域是我国承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流域地处我国中东部,人口稠密,流域内人口1.7亿人,占全国的13%;土地肥沃,区内耕地1.9亿亩,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7.4%,是国家粮食核心产区;流域位于中原腹地,是我国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带。此外,淮河流域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现代工业基础较好,距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较近,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优越。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促进中部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战略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等区域发展规划,对淮河流域的开发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淮河流域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重要性,要求以规划指导流域水利良性发展,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淮河流域自然和人文条件十分特殊。淮河是我国情况最特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一是气候复杂多变。淮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天气系统复杂多变,洪涝旱灾害十分频繁。进入21世纪,我国两次流域性大水都发生在淮河;2009年初,淮河流域又发生严重干旱。二是地形水系特殊。历史上淮河流域受黄河夺淮影响,水系屡遭破坏,中游地势低洼,下游洪水出路不畅,遇中常洪水成灾几率远高于其他流域和地区。三是人水争地矛盾突出。淮河流域人口密集,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6倍,尤其是沿淮平原人口密度很大,人水争地矛盾十分突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复杂的河流水系特征,特定的社会人文因素,客观上决定了淮河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在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和审查中,需要充分考虑流域的特点,做到近远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对策措施。
  第三,国家对淮河流域规划工作十分重视。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进行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在新中国治淮历程中,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流域规划工作,按照“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先后编制了四轮流域综合规划。国务院召开多次治淮工作会议,对治淮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明确治淮的方针、布局和建设任务。在历次流域综合规划的指导下,经过60年持续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航运、供水、发电等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流域防洪排涝抗旱减灾能力显著提高,在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水利的“命脉”作用。
  二、准确把握淮河流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近年来,流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情、工情发生较大变化,淮河流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第一,防洪保安仍存在突出薄弱环节。淮河流域防洪保护区面积15.7万平方公里,耕地13659万亩,人口约1.2亿人,粮食总产量6620万吨。经过几十年持续治理,淮河流域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但防洪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流域防御大洪水和中常洪水的难度和代价仍然很大,一旦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淮河干流防洪能力仍有待提高。上游防洪标准仍然偏低;中游行洪不畅;下游洪水出路规模不足,关键要扩大下游行洪能力,有效降低大洪水下洪泽湖的水位。二是涉及民生的内涝问题仍较为突出。流域低洼地区因洪致涝和“关门淹”的现象依然严重。三是行蓄洪启用时需要大量转移群众。四是中小河流是防洪薄弱环节。大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偏低,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多、损失惨重。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必须针对防洪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进一步完善防洪除涝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水资源供需矛盾仍非常突出。一是水资源总量少。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不足500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年降水量约2/3集中在汛期6~9月,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6倍。水资源分布与流域人口和耕地分布、矿产和能源资源开发等生产力布局不协调,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近年来旱灾发生的频率和范围都有增加趋势,遇干旱年缺水形势更为严峻。三是流域水资源配置体系不完善,供水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水资源调度手段,难以满足流域各方面的用水需求。同时,淮河流域还存在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浪费等问题,流域用水效率和效益不高,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第三,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亟待加强。目前,淮河流域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水质污染严重。目前淮河污染物入河排放量仍超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能力,过半数河流水质尚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特别是淮北主要支流污染还相当严重。地下水污染也十分严重,一些“癌症村”与严重的水污染有直接关系。二是河湖生态用水难以保障。河道内生态用水被挤占,有水无流或河湖干涸萎缩的现象较为突出,中小河流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三是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仍需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控制,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不容忽视。
  第四,加强流域综合管理十分紧迫。治淮工作涉及上下游、左右岸,省际矛盾突出,流域机构行使监督和管理的工作任务繁重,协调难度很大。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行业、各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对流域综合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近年来极端气候及突发公共事件增加,对水利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流域综合管理,切实修好、管好淮河十分紧迫。
  以上突出问题,在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和审查工作中要充分考虑。
  三、突出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重点
  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要针对淮河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长远发展需要,根据新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立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考虑流域未来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突出重点,对淮河流域的治理、开发和保护进行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合理安排今后一个时期淮河治理开发和保护工作。规划修编中,要重点突出以下内容。
  第一,建成较为完善的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针对流域防洪除涝中的薄弱环节,本轮综合规划要以完善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为目标。一是近期以国务院第95次常务会议和2010年治淮工作会议确定的治淮任务为重点,着力实施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和居民迁建,加强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巩固和扩大下游泄洪能力,增加上游山丘区洪水控制和拦蓄能力,进行堤防达标和河道治理。二是把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作为防洪建设重点,处理好干支流关系,合理确定中小河流治理范围和目标。三是高度重视应对特大洪水的防御措施,加强防洪指挥调度,做好洪水出路安排,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四是加强城市防洪和海堤等防洪防潮工程建设,保障重要城市防洪安全。
  第二,构建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配置体系。规划修编要高度重视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节约保护。首先必须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转变用水方式,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二是科学论证水资源配置工程布局,尤其是淮北地区,加强对引江济淮等工程论证,科学布局,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三是着力提高应对流域特大干旱的水资源保障能力,制定和完善应急供水预案,特别是要重视保护地下水战略储备。
  第三,着力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历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规划要高度重视流域水资源保护问题,尤其是按照水功能区划来约束入河污水排放,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约束涉水行为的一个重要领域。一是强化水功能区和限制排污总量管理,完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水质监测和监督。以淮河干流、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等重要水域,以及沙颍河、涡河等污染严重地区为重点,加强地表水水污染综合整治;通过控制面源污染、限制污水灌溉、限采和禁采地下水、人工回灌等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二是对沙颍河、沂河等生态问题突出的水系,做好生态用水调度,调节河道枯季径流,维护河流生态需水,实施湿地综合整治生态工程。三是继续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上游植被良好区做好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和监督,生态脆弱区实施生态修复,构建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第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流域综合规划不能搞成一个建设规划,要作为流域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立足淮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科学制定流域主要控制指标,明确流域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红线”,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二是做好重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制定,明确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指标,明确流域各省、各区域的用水权益和管理责任。三是加强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逐步构建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调度体系,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水工程规划同意书等制度,规范涉水事务管理。四是加强流域管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流域水法规体系,重视流域水利科技创新,加强防洪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河湖岸线及水利工程等管理,提升流域综合管理水平。
  以上四个方面,请大家在审查中予以重视,在规划中进一步突出重点,使规划更为合理。
  四、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严把规划成果质量关
  本次提请审查的淮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已经由淮委依据预审会议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希望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专家和代表,严谨、公平、公正、全面地审查规划,严格把关,以便更好地完善规划修编成果。规划编制单位要认真听取专家和代表的意见,逐一解答专家的质疑和提问。会后,抓紧修改完善规划报告,加快征求意见、修改协调和规划报批的工作步伐。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院士、专家和代表对水利工作的支持!预祝审查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作者:   责编:魏永静

Tags:矫勇 勇副 副部 部长 作者:佚名 来源:水利部网站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