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水利管理和机电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改革创新 谋远图强 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 **县水利局
**是水利大县,湘江58公里河段流经县境,11条支流汇注湘江,堤线总长201.4公里。500亩以上堤垸35个(万亩以上9个),中型水库2座,小ⅰ型水库13座,小ⅱ型水库69座,山塘溪坝37330处,排灌机械总容量3.6万千瓦。近年来,我们改革创新,谋远图强,着力建设水利强县,投入实现历史跨越,建设保持宏大架势,发展呈现强劲势头。
一、倾力改善民生,加快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2007年,我县拟解决12225人饮水困难,实际解决了14307人饮水困难。省、市政府“八件实事”检查验收考核组认真检查、严格验收、综合考核我县安全饮水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1、切实加强领导。我县分别成立了主管县长任组长、水利局长任经理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工程建设项目部,人员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到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制订了项目建成后县级对入户群众按100元/户标准的补助政策。项目建设所在地乡镇政府相应成立工程建设协调机构,并与县水利局签订目标责任状,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2、严格监督管理。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严格执行“三制”规范管理,pe管道、机电设备等严格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县工程项目部组织项目所在镇、村干部、水厂管理人员广泛宣传安全用水知识,参观学习周边县区的先进经验,邀请星顺昌水处理公司专家传授变频恒压系统操作技能。设计、监理、人员、质监派员常驻工地,全程监管质量;乡镇、村、社区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加强质量监督,及时接管项目运行维护。
3、超额完成计划。2007年,省、市下达计划:乔口集镇,靖港金星、复胜村,桥驿集镇、杨桥村、铜官洪家洲6个项目,投资505万元(国债208万元,省市108万元,县配套189万元),实际完成乔口集镇、蓝塘寺村,铜官洪家洲,靖港金星、复胜村,桥驿集镇、杨桥村7个项目;投资1492.4万元(国债208万元,省市108万元,县配套1176.4万元)。
二、着力为民减负,提升排灌设施综合效益
我县排灌机械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设备陈旧老化,维护成本高。近年来,我们围绕提升机械效率,减轻群众负担,加大更新改造力度,加强运行管理维护,加深管理体制改革。
1、加大更新改造力度。每年县级统筹安排约50台套55千瓦以上排渍、30千瓦以上灌溉泵站更新改造,2007年以靖港排区为重点实施60台套机械更新改造,电机、水泵等设备已按照政府采购方式落实到位,水工建筑物、厂房建设正抓紧扫尾。一是靖港电排:副厂房新建,半调节水泵更新为全调节,电机设备全套更新,10千伏配电柜、线路一次设备更新,励磁等二次设备更新,泵站综合保护控制系统新建,行车、启闭机、闸门等金属结构更新,附属设备、变压器更新。二是沉井泵站:原泵房、机电设备拆除;新建进水池、泵房、控制室、出水管道及流槽,机组由原3×115千瓦卧式混流泵更新为3×185千瓦井筒式安装的潜水电泵,配电柜、变压器、线路更新,增设高压环网柜,采用高压计量等。三是玉泉山泵站:新建进水池、泵房、控制室、出水管道、出水流槽,增设2×185千瓦井筒式潜水电泵;增设高压环网柜、低压配电柜、变压器及高低压线路。四是六合及蔡家管子泵站:泵房改扩建,5×155千瓦设备更新,增设3台300千瓦机组,更新配电设备等。
2、加强运行维护工作。一是提供指导技术。组织维护人员开展业务技能、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业务水平,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加强业务技术指导,全面提供优质服务,坚决保证生产用水和抗旱、排涝需要,充分发挥机电排灌在农业生产和抗旱排涝中减灾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效益。2007年大旱期间,我县启动2.3万多千瓦排灌机械投入抗旱、减灾,特别是装机650千瓦的铜官电排发挥骨干作用,多年闲置的一、二级提水设备连续正常运行达1800多小时,主干渠800多米出现崩塌险情仅3天重新抢铺管道,保证全线通水,保住了铜官、东城、茶亭3个乡镇1.5万亩稻田。
3、加快负担政策落实。一是创新负担政策机制。面对农村“两税”取消、排灌费等农业生产性成本费用迅速上涨等新的形势,我们及时落实负担政策机制,2005年前排灌费所有历史欠帐由县财政一次性挂帐解决,其后排灌费严格按折旧、维修、直接、管理、渠系维修、投资补偿、工资及附加、电力油料等费用严格核定标准,由县财政每年统筹补助,县电力部门统一管理、连年结转、包干使用。二是坚持科学规范管理。我们引入科学管理机制,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强化督查考核,推行机电排灌管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加强排灌期间巡查,逐机台、到设备建立排灌设备维护台帐、落实管理责任制,县、乡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