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畔的“黄二代”

更新时间:2014-07-03 11:35:45 来源: 作者: 浏览995次 文字大小:

母亲河畔的“黄二代”

7月1日14时许,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梁山黄河河务局防汛“飞检”至母亲河畔,不期而遇那个年轻的探测组合。

车入朱丁庄控导工程,右望是一坝一坝棱角分明的新排石垛,这是今年汛前该局新补的备防石料。

很久没去控导工班了。工班位置偏僻,常年少有人来往,多年以来一直由徐长周、黄登林两位老职工默默驻守,直到去年他们先后退休。不知今年是谁接过了这里的任务?笔者漫不经心地想着,忽然眼前一亮——浑浊的河水畔,坝前根石上,三个身穿橘红救生衣的身影格外醒目。

控导工程23号坝坝前头,职工邹龙向前探着身子,左右移动着,不停地拉起、扎下花杆,一点一点认真地探摸着根石,并不时地回头报告探测情况。身强力壮的王娅则紧紧拉着系在邹龙腰间的安全绳,两腿分开,双脚用力蹬地,眼睛盯着邹龙,警惕地守护着同事的安全。

据了解,当日8时花园口站流量2800立方米每秒,根据要求,每天须各观测、探摸两次,随着河道来水加大,7月2日花园口站的流量将超过3000立方米每秒,为及时掌握工程变化,积极防控险情,他们于午间增加了一次探摸。

负责记录的是小路口管理段副段长赵磊,他不时抓起脖子上的毛巾抹一下额头,但汗珠依然不停地滚落;裸露在外的胳膊黑里透着晒红,同样泛着汗水的亮光。

这是一个年轻的探测组合,平均年龄不足30岁,而且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八零后,“黄二代”。

赵磊的脸上带着疲惫,胸前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颜色深浅不一。考虑段长和养护队长的身体状况,调水调沙开始后,他白天主动带着职工巡测工情、水情,晚上还一直靠着带班。王娅、邹龙便是控导工班的新主人,这两个尚未结婚成家的小伙子负责巡查、观测整个控导,他们自己买菜做饭,承受着繁重的工作和单调、寂寞的生活,自进入汛期后还未回过一次家……

头顶,阳光猛烈地炙烤着;身后,坝面坦石散发着蒸人的热浪;眼前,3个八零后“黄二代”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笔者心里,翻滚着一波又一波的感动和酸涩。

当下,社会上常常慨叹年轻人的吃苦耐劳精神普遍减退,但在烈日下的母亲河畔,这些——还有大河上下那些生活在城市、工作在“乡下”的年轻黄河后人们,却秉承着“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与父辈一起,用汗水和责任扛起了守卫母亲河安澜的重任!(秦素娟)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