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故里河务人 扶贫路上绘重彩

更新时间:2019-03-20 22:14:02 来源: 作者: 浏览1188次 文字大小:

愚公故里河务人  扶贫路上绘重彩

3月12日,《河南日报》“我们走在出彩路上”刊发专栏文章《产业扶贫富了小山村》,以全景式纪实的笔法,对济源河务局的对口帮扶村——王屋镇麻院村进行了深入报道。

时间推回到2014年。地处王屋山下的麻院村,交通不便,房屋破旧,满目凋敝,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产业结构极其单一,集体经济一片空白,支村“两委”软弱涣散,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27户;同年,济源河务局向麻院村派驻第一书记,挑起了扶贫重担,从此“愚公故里河务人”便成了一面旗帜,飘扬在大山脚下。

党建扶贫树旗帜

曾经的麻院村,没有坚强的带头人,没有可以依靠的主心骨。为此,济源河务局一把手挂帅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选派了年富力强的中层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派驻了由副局长轮流担任队长的驻村工作队。

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该村选举产生了新的支委、村委及监委,一举扭转了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建立了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在党建引领下,村子的脱贫路越走越宽。2018年村党支部被济源市授予“五星示范党支部”荣誉称号;2017—2018年连续被王屋镇政府评为“优秀党支部”、农业工作先进单位、脱贫攻坚先进单位、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单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等。

如今,一走进麻院村,首先看到的就是宽敞明亮的党群服务中心,墙上“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的标语和门前的党旗相映生辉。

政策扶贫保民生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被确定为建档立卡的27个贫困户也各有各的致贫原因。如何精准施策,让老乡们在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驻村工作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酷热的三伏天在田间地头了解民情,严寒的三九在白雪皑皑的山道上入户访贫,晚上还要挑灯夜战整理档卡资料。济源河务局的党员职工们也都行动起来,与贫困户进行了“一对一” 结对帮扶。

刚开始,村民对工作队的工作并不理解,但在帮扶人员的努力下,情况逐日好转,各项帮扶政策也得到了落实。争取危房改造项目,累计完成建筑面积350余平方,改善了620余人的住房环境;争取公益岗位9个,解决了7户贫困家庭就业问题;争取企业带贫项目829人,贫困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健康扶贫、慈善助力、一揽子保险等多项帮扶措施惠及全村27户贫困户112人。

产业扶贫巧增收

“产业发展是脱贫增收的根本途径”,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在济源河务局积极协调下,村道改造工程、小河口大桥工程、自来水改造工程、标准农村卫生所、远程诊疗系统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落地,加上正在整村推进的节水灌溉、电网改造等项目,累计协调投资达600余万元。

基础设施跟上了,产业发展就有了后劲,特色农产品种植和集体经济迅速兴起。争取财政资金70万,引导村民进行蔬菜制种,目前,全村蔬菜制种田已逾百亩;流转110亩土地种植小辣椒、70亩林地荒坡种植薄皮核桃等经济作物,第一书记为特色农产品代言推销,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万元,同时也为贫困户提供了务工机会。

在蔬菜制种地里,贫困户张小社为大家算了一笔账,“每亩地有五六千元的收益,比原先是好太多了”;在村集体核桃地里,贫困户刘小英欢喜地说:“不用出门就有活干,每天50块钱还能顾着家,真不赖”。“金鸡工程”、光伏产业等也都让贫困户大幅增收。

2018年,全村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麻院村成功脱贫摘帽。

精神扶贫凝乡情

习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在提升麻院村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济源河务局也没忘了加强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据了解,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该局联合济源市人民医院和疾控中心,结合“我们的节日”,多次开展“道德讲堂”、十九大精神宣讲、文艺表演等;评选好婆婆好媳妇10名、脱贫先进户2户;协调资金建设了村文化大戏台,购置了健身器材、乐器等设施;制定了环境卫生评比措施,定期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激励百姓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别出心裁地利用村委房舍建起了“乡愁馆”。老式家具、录音机、粮斗、辘轳等等,这些老物件不仅勾住了乡愁、凝聚了乡情、留下了乡音,更激发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村道两旁,该局党员志愿者去年种下的蜀桧,又长高了不少。那随风摇摆的树叶,像握起的手,像村民的笑脸,像愚公故里河务人投入扶贫、矢志不渝的心。陈鹏  樊牛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