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绿水清河美的黑土地之乡
沃野千里,这里是中国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吉林。在这里有图们江、鸭绿江、辽河、绥芬河、松花江纵横流淌;还有长白山天池、松花湖、雁鸣湖、查干湖等,在这里溪流淙淙。吉林省水系发达、河湖众多,水利事业在服务农业发展的同时,正稳中求进、突破重重瓶颈,引领经济社会加速度前进,推动了祖国的大东北全面振兴行稳致远。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吉林水利发展脚步越迈越稳,越迈越大,白山松水滋养着吉林人生活,绘就着人水和谐的新蓝图。40年风云激荡,吉林水利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水利工程、水利现代化、防汛抗旱、河湖连通、高效节水等多方面内容,吉利水利多措并举,创新实践,攻坚克难,书写了东北大地上水利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水利投资实现大幅度增长,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吉林省始终把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稳投资、稳增长的关键,推动水利工作取得新成绩。尤其是2012年以来,共落实水利全口径投资超一千亿元。同时加大措施狠抓水利投资进度,共完成投资932亿元。2012年启动实施历史上投资最大的中部城市引松供水等5大重点工程,全面启动节水增粮行动;2014年将11项重点工程列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172个节水供水重大水利项目之中;2015年建设完成900万亩节水增粮行动项目;2016年又继续开展中部城市引松供水等22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2018年全年重点推进“六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七个”水利工程包和“八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吉林省水利工程建设多次在国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新发展理念下全国首个省级水利现代化规划,扎实启动实施。2015年吉林与国家水规总院、松辽委规研中心共同编制完成了省水利现代化规划,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提出的吉林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2016年7月15日,水利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了省水利现代化规划,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水利部明确表示,这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下的全国第一个现代化水利规划,为未来15年吉林省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规划通过开展水源调配、灌区节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城乡一体化、流域防洪减灾、城市排涝、河湖生态修复与地下水压采、水源地保护与水土流失防治、智慧水利等“八大工程”建设,到2025年末基本建成“高效节水、供水水网、防洪保安、生态文明、协同管控和制度建设”五大体系,到2030年末继续推进完善五大体系,整体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
防汛抗洪取得明显成效,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13年嫩江发生了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月亮泡水库高水位运行近三个月,险象环生;2016年受台风“狮子山”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图们江流域发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2017年温德河等四条河流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第一位特大洪水;2018年,吉林气候明显异常,台风、洪涝、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多发,台风先后4次来袭,极为罕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吉林经受住了考验,超前做好防御准备。加强监测预警,科学调度水库,统筹安排抢险救援人员和物资,同当地党委、政府及防汛部门一道,共同努力,及时有序组织转移受灾群众,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在防汛抗台风战洪水取得非同寻常的胜利。同时吉林省奋力攻坚克难,进一步提升防洪减灾能力,松干、嫩干治理基本完成,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整治稳步推进,43座防洪城市主城区均达到规定防洪标准,形成库堤结合、蓄泄兼筹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河长制湖长制向纵深推进,呈现水清岸绿美景。作为东北地区横跨松花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的省份,吉林省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1633条。源清流洁,吉林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河长制的号角吹响,面对几乎是零起点的工作基础,吉林迅速出台923个工作方案,省委书记、省长共同担任总河长,11位副省级党政领导担任松花江、嫩江、图们江等10条跨境、跨省、跨地区主要江河和查干湖的省级河(湖)长。与此同时,364名各级总河长、11名省级河(湖)长、203名市级河(湖)长、2394名县级河(湖)长、4503名乡级河(湖)长、8920名村级河(湖)长走马上任,全省一盘棋的管护格局逐渐清晰,顺利通过水利部、环保部中期评估,比国家要求的时间节点整整提前一年。在全省339个湖泊(水库)设立湖长,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建立湖长制。仅2018年,各级河长湖长共开展巡河12.62万次,清除河道垃圾190.74万立方米,清除河道内违章建筑1626处,清理非法砂场235处,治理河道1028公里,绿化堤防2555公里,收回河滩地13411亩,部分中小河流已呈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景象。同时,吉林建成北方地区的首家河湖长学院,开展河湖长培训、河湖长制相关政策理论研究及学术交流,为河长制湖长制提供有力支撑。
探索创新实践,西部河湖连通工程效益凸显。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指出:“你们在实践中探索实施的河湖连通工程,既解决了缺水问题,又美化了城乡环境,要坚持下去。”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视察查干湖生态保护情况,听取了西部河湖连通工程总体情况汇报。吉林省委、省政府从2013年开始组织水利部门进行科学谋划,时任省长巴音朝鲁于2013年6月在西部生态经济区规划座谈会上,正式提出启动实施河湖连通工程,拉开了这项重大生态工程的建设序幕,以水破题,改变西部面貌,激发西部活力。终于,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工程于2017年得到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批复,总投资33.38亿元,总工期36个月。工程围绕查干湖、向海、莫莫格、波罗湖四块湿地,布局四个生态群落,计划连通203个湖泡,可实现多年平均年引水5.45亿立方米,总蓄水能力35.5亿立方米。绿色多了,珍稀鸟类多了,降雨量多了,产业发展效益多了;盐碱地少了,沙漠化少了,沙尘天气少了,面临洪水威胁少了,西部河湖连通工程效益凸显。
基本告别农村饮水不安全历史,巩固提升取得新进展。民以食为天,人以水为先,聚焦民生保障。截止2015年底,吉林省全面实施了101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基本构筑了全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新体系,结束了农村饮水不安全历史。“十三五”巩固提升再启航,按照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要求,全省聚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新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提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截止2017年底,优先实施了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建设,巩固提升了规划内118.52万农村居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其中包括解决16.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实现五年任务两年完成,提前使贫困地区群众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2018年统筹全省城乡供水发展,继续加快规划执行和贫困地区新增建设实施,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及“十三五”年度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巩固提升了规划内16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约占规划总任务的76%,实现农村集中供水率达71%以上,饮水安全保障指标再创新高。
着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农业发展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解决增粮与缺水的矛盾一直是水利工作的“重头戏”。改革开放40年来,吉林省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生产的水利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全省已建成灌区4465处,建成大中小型灌溉水库1569座,塘坝1万余座,各类农田机井23万多眼,基本建成了蓄、引、提、供相衔接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实施了54处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超额完成节水增粮行动900万亩面积任务,新建和改造小型水源工程1.53万处,改造灌排渠系2172公里,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858万亩,为确保吉林生产能力稳定在700亿斤以上阶段性水平作出了应有贡献。
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水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吉林省立足于全国粮食生产大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本省情,立足于我省水资源中度短缺,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水情,科学遵循水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生态规律属性,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切实解决水资源相关问题。
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全省2020年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落实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双控行动。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和节水载体建设,将节水任务进一步细化落实到县,全面启动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时,积极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强水资源保护,推动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开展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和规范整治专项行动。2018年,长春市和白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水利部评估。改革开放40年来,吉林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铺开,硕果累累。
深入放管服改革,水利改革全面推进。面对基层技术力量不足、承接条件不完备的实际,吉林蹄疾步稳推动改革创新,“放”——下放工程开工备案、验收、动用预备费审批、招标投标监管4项权力,取消5项行政审批、8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调整53项行政许可,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管”——建设管理营造了公平竞争环境,“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实现全覆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明晰达到96%,12个大型灌区、25个重点中型灌区取水权得到确定;“服”——制定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5项制度,出台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办法,编制57项行政审批办事指南,取消14项审批中介服务,压缩8项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达40%。全省水利改革创新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水利面向社会投融资迈出较大步伐,水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顺利完成,细化取水许可等监管办法,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水利改革的步伐在这里从未停止。
扎实开展水利扶贫,保障水利支撑作用。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吉林省水利厅以“瞄准需求、选准项目、对准投资、精准实施”为原则,以开发式扶贫、造血式扶贫为主要方式,计划3年落实投资计划96.68亿元,在贫困地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地方小水电、渔业发展、重大水利项目等水利建设项目。三年来,共向贫困地区安排水利投资计划101.25亿元。2个包保村产业扶贫、保障巩固和美化提升项目建设完成并发挥效益,为包保村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谋划渔业发展。近年来,吉林湖库生态渔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在全国水产品加工贸易总体下滑的情况下,唯独吉林逆势而上,大幅领先其他内陆省份,进一步推动全省渔业发展呈现“三增一高”新局面。同时,吉林在全国率先推进了渔业船舶证书“三证合一”改革及渔业执法人员资格统一考试,渔政执法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有效维护了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2017年现代渔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水产品产量、产值连年实现“双增长”,加工出口始终位列全国内陆省份前3名,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并成功引进三文鱼,形成了具有较大辐射带动功能的查干湖、松花湖、长白山冷水鱼等品牌渔业生产区。2018年开展水产养殖面积487万亩,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产值达到21亿元。
以改革推动前进,吉林水利人以勇气和智慧,在这片热土写下光辉篇章。白山松水硕果压枝,水利答卷靓丽多彩。然而,凡此以往,皆为序章。我们相信,未来,吉林将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动水利事业发展,在新一轮改革中写下全新篇章!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