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给邹平黄河注入新活力
文化,给邹平黄河注入新活力
——邹平黄河文化建设纪实
邹平黄河文化园坐落于山东省邹平市黄河岸边,是邹平黄河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后又一颗璀璨明珠,是邹平黄河新的文化名片,是沿黄旅游线路上必“打卡”的节点。2017年,邹平黄河河务局审时度势,积极推动“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抢抓黄河文化建设机遇,进一步打响“邹平黄河文化”名片。从规划实施到建设完成,历经近一年时间,邹平黄河文化主题园惊艳亮相,其古代与现代交融的建设风格、因地制宜的设计布局、形象生动的石刻雕塑及各式各样的治黄工具,无不向世人呈现着邹平黄河独特的历史文化气息。
与时俱进,提高文化发展新认知
邹平,黄河逶迤过境22公里。母亲河,不仅将大堤、险工、灌渠、控导工程汇聚于此,更是把齐东文化、梁邹文化、齐鲁文化带给邹平这片土地。在这里,依托黄河形成了有“小济南”美誉的齐东县,成就了陈仲子创立於凌学派,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化源远流长。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文化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党中央、国务院对推动文化的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指明了方向。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随着时代的进步,被不断赋予着新的内涵和意义,衍生出崭新的精神层次。
黄河文化建设,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更有利于黄河的治理开发与建设管理,更好的维护黄河健康生命,对推动黄河流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近年来,沐浴着新时代的文化煦风,深谙黄河大美的邹平黄河人,在厚重的黄河文化中萃取精华,于高度的文化自觉下迸发创意,努力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集全局之力建成邹平黄河文化主题园,为黄河文化传承与发展交出了一份会意和抵达的新“答卷”。
悉心谋划,文化地标助力黄河工程再升级
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需要物质承载,对于黄河文化的承载而言,黄河防洪工程自然是最优选择。在2017年初,邹平黄河河务局党组提出了“打造工程管理升级版”的新要求,决定从黄河文化建设入手,将工程建管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立足促进工程管理工作,传承和发扬黄河文化,进一步促进邹平治黄事业发展。
如何将黄河文化与黄河防洪工程相结合,必须在空间布局、建设形式和物品呈现等方面下功夫。
万事开头难,作为一个只有40余人的小单位,在从未涉及过的并且毫无经验积累的文化建设领域做出从0到1的突破,还要做出一定成绩,是考验邹平黄河人的一道难题。
面对困难,先忧后乐、最求卓越的邹平黄河人从来都是不畏不惧、迎难而上。没有涉及就从头学起,没有经验就考察交流,在任务重、人员少等不便因素的困扰下,邹平局领导班子带头行动,以身作则,多渠道考察、多形式查阅、多角度论证,集思广益,在立足邹平黄河防洪工程建设情况下,确定了建设以廉政文化、历史人文文化、工程防汛文化为主的邹平黄河文化主题园的思路。时间紧迫,不允许有半点马虎和拖沓。邹平局将该园区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建设攻坚战。
首先,将胡楼广场升级为法治廉政文化展示区,在原本单一休闲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法治廉政文化元素。广场整体造型外方内圆,寓意邹平黄河人“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周围种植樱花、月季、龙柏,象征与法同行、法治长青,场内设立法治文化、黄河母亲和大禹治水三根文化石柱,分别代表了邹平黄河人依法治河的决心、造福人民的信心和大禹治水的初心,同时设有水法宣传展示标牌,内容涵盖依法治水、河长制建设、水资源保护等,让广大群众近距离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教育。
其次,利用梯子坝险工和码头管理段庭院空间,打造历史人文展区,室外部分摆放邹平历史名人画像,雕刻治黄名人石像和古人治黄理念石碑等,通过讲述各人物生平事迹和治黄成就,展现邹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温故知新的学习精神。室内展厅以历史时间轴卷延伸形式,展示黄河概况、邹平黄河机构沿革、防凌防汛、工程建管等工作历程,通过一张张老照片生动重现了治黄劳动场景,用一段段文字叙述了动人的治黄故事,让一个个老工具诉说老一辈邹平黄河人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
最后,在邹平黄河官道控导工程建设起工程防汛文化展示区,主要以黄河防洪工程为主线,雕刻黄河河工雕塑7座,修筑河道石坝模型12个,重现宏伟壮丽的河工场景和防洪工程面貌,展示古代治河文化、现代治黄思路和邹平黄河工程情况等,突出展现了老一辈黄河人的传统的防洪工程技术,激励当代治黄人探索新时期治黄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河、了解黄河工程、了解黄河文化。
文化三区遥相呼应,辅以绿地、花卉、庭院景观,相得益彰,呼应了黄河文化和沿黄旅游主题,极大丰富了邹平黄河水利工程生态文化内涵。
活动激发文化活力,打响邹平黄河文化新品牌
在邹平黄河文化主题园区,总能见到和谐欢乐的景象:梯子坝广场旋律悦动、戏迷票友聚会对唱,广场舞比赛歌舞升平;淤背区采摘欢声笑语一片;胡楼法治廉政广场和防汛工程教育基地人来人往、驻足学习。
做为滨州地区首个以黄河文化为基础的文化主题园,在传承和发扬文化方面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2017年7月22日,邹平河务局联合邹平市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在邹平黄河文化主题园共同发起“关爱山川河流,保护母亲河,开展青少年暑期安全教育”公益志愿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倡导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倡导爱护环境绿色文明意识,承诺做“保护母亲河”的先行使者,推动国家绿色生态文化建设。
同年9月2日,邹平市黄河旅游文化节暨“秋之韵”无花果采摘季正式在黄河淤背区启动,来自济南、东营、淄博及当地上千游客来到无花果采摘园,实地体验农家乐采摘乐趣,欢庆瓜果丰收。依托于黄河生态资源,邹平河务局与沿黄镇、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了十公里水果长廊,持续开发出果蔬采摘、沿河观光、自驾露营、文化宣教等特色项目,旨在展现邹平黄河独特自然风光和沿黄特色农业魅力,为积极打造邹平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品牌,为“范公故里、山水邹平”旅游品牌再添新亮点。
10月31日,“沿着黄河去码头”全国自行车精英赛的照片,在全国各大媒体网站上刊登。这次活动的举办,让邹平黄河再一次进入全国视野。古老的黄河在梯子坝险工面前,甩出几个水旋,凝视一下苍翠的梁邹大地,然后卯足了劲儿向下游奔腾而去。不远处的黄河大堤上人声鼎沸,“沿着黄河去码头”全国自行车精英赛正如火如荼进行着,此次赛事全程60公里,线路彰显了大美黄河风光,是全国范围内唯一在黄河大坝上举行的骑行大赛。赛事云集了来自北京、广东、西藏、台湾等15个省市区上百名骑手参加,其中有多名全国冠军和原国家队、原省队队员,赛程精彩,吸引了近千名观众聚集黄河大堤沿途,近距离欣赏比赛的精彩瞬间。同时滨州电视台、滨州日报、邹平电视台、今日邹平等多家媒体报道、直播或转播活动盛况,通过全媒体覆盖,累计影响人群百万人次。
媒体和受众交互传播,造成话题持续发酵升温,向全省乃至全国集中呈现了邹平黄河大美,对宣传沿黄旅游经济开发,倡导全民健身、低碳出行都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
文化设施建设风生水起,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印证了邹平黄河文化建设取得累累硕果。依托独特的黄河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邹平黄河已经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主题园-黄河大堤-淤背区绿色长廊”为主的环形游览观光圈,成为邹平市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让更多人关注黄河、了解黄河、爱护黄河的同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富裕注入新的活力。(王璞)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