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水资源管理再唱太湖美

更新时间:2016-03-01 21:57:34 来源: 作者: 浏览482次 文字大小:

严格水资源管理再唱太湖美

“好得多了!夏天游泳的多得不得了!”在紧邻太湖的常州市雪堰镇雪东村,虽然湖水有点浑浊,但74岁的农民奚阿星还是对太湖治理效果表示满意。“打鱼人前几年船上要带个水缸,现在又可以从湖里取水烧开吃了!”

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太湖流域河网水质整体有所改善,106个重点水功能区2014年水质达标率达38.7%,较无锡供水危机的2007年提高了16.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1年下降26%……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造就了一个日益健康的太湖。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太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者充分发挥“三条红线”的控制作用,换来三万顷太湖碧波荡漾。

精打细算——看紧水龙头

太湖过境水丰富,但可用、能用得上的水却时常不足,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8%。而难能可贵的是,2011年以来,流域人口和经济持续增长,用水总量却基本维持在350亿立方米左右。

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叶建春说:“做好水资源管理上的‘精打细算’,是太湖流域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第一步。”

太湖流域独特的平原河网构造,流域河网上下游水位差值很小,上下游界限不清晰,与长江、黄河流域相比,水量交换关系更为复杂。太湖局有关人士介绍说:“为算清这一笔水资源的明细账,合理配置太湖流域水资源,太湖局与流域内苏、浙、沪两省一市历时6年,编制完成了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了量质并重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

2009年,国家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套上了“紧箍咒”。在完成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综合规划并获得国务院批复后,太湖局按照“三条红线”的要求,及时将20152020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落实到流域各省(市)。

按照《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的规定,每年21日前,流域两省一市要将太湖、太浦河、望虞河等重点河湖上一年度取水总量控制情况和本年度取水计划建议,报太湖流域管理局。而太湖流域管理局则根据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结合年度预测来水量,于每年225日前向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年度取水计划。

加强重点河湖的取水管理,是实现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的关键。目前太湖、太浦河、望虞河全部实行取水总量控制制度。

控制了用水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也要跟得上,太湖局将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推动地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力举措,推动流域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开展流域片江苏等四省市用水定额标准制定、修订、执行等情况调查;组织地方对取水许可发证的建设项目开展全覆盖现场监督检查;探索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太湖局瞄准用水效率控制的关键节点和突出问题,各个击破。现今,全流域万元GDP用水量已由2010年的71立方米下降为40立方米,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

防控完备——改善水环境

在太湖流域这样的生态脆弱区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这已成为流域各地的共识。

早上7点,太湖局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的王标和他的三人巡测小组,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出无锡市区,再驱车两个小时,抵达苏州市吴江区横扇镇。“这里是东太湖,设置有4个监测点,我们每月两次入湖取样,测量溶氧度,观测湖水透明度。”在王标眼中,他们是太湖的“把脉人”,定时定点来给太湖“量量体温”“测测血压”。

太湖水情复杂,受梅雨、台风影响大。为了更精确地了解太湖的水情,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在太湖湖区设置了3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每个月都要接受至少一次“体检”。

水质监测是维系优良生态的“耳目”,也是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目前太湖流域水质监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重点水功能区和省界断面的水质监测实现了全覆盖。部分省界重点区域建成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太湖主要湖区和沿岸带都建设了蓝藻巡视点,同时利用卫星加强遥感监测,形成了定时、在线、快速、全天候监测体系。

应急防控是太湖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一环,然而仅有应急防控,还远远不够。“一手抓应急防控,一手抓长效治理,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太湖治理的决策部署,也是我们的着力点所在。”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无锡供水危机后,2008年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将污染源治理作为重中之重,江苏、浙江、上海都相继提出了加快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省市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有立法权的无锡、苏州也纷纷制定了本地法规,仅无锡一地就出台了《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无锡市河道管理条例》《无锡市排水管理条例》等法规。与之相应,《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化学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等严于国标的地方标准也相继出台。

除了态度,还有行动。记者在太湖流域内许多地方政府的官网上,都看到了产业限批目录。如太浦河沿线的苏州吴江区七都镇,除了停批国家、省市区规定的限制类、淘汰类产业项目外,现已全面停批低端纺织、防水建材、漆包线、羊毛衫加工、塑料加工、化工六大行业。与此同时,点源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清淤等重点治理工程也相继实施,大大减轻了太湖的压力。

创新思路---谋划综合治理

面对“三条红线”的刚性约束,流域水资源管理者用统筹协调的各项措施对接了管理框架,在真抓实干中形成了具有太湖特色的水资源管理。

对于太湖整体而言,仅做到控制污染物排放是不够的,由于太湖两边高中间低,水体流量小,流速慢,每310天才能交换一次。为了加速太湖水污染的治理,太湖流域从2002年起实施了引江济太水资源调度,一方面为太湖补给较清洁的长江水,另一方面加速太湖水的交换速度,通过‘输液’的方式提高太湖的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8年的调度实践看,引江济太受益区水质优于Ⅲ类水标准的监测断面比例上升了20%,改善范围也随着引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效提高了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障了上海等流域重要城市的供水安全。

太湖流域跨越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不同区域间在水资源配置和保护上各有所需;流域水域、岸线问题错综复杂,涉及流域、省、市、县各级和水利、环保、国土、渔业、交通等各部门。太湖流域的各项问题要想得到圆满解决,理顺流域、地方政府、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关系是关键。

多年来,太湖局努力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探索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利工作协调小组、各省级和区县间建立的联席会议……由上至下不同层级的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使相关各方都能参与进来,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

2011111,经十年砺剑出台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进一步确立了在太湖流域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体制,推动全流域形成合力治水的良好氛围。条例施行4年来,叶建春感到最大的变化是,各地都会主动前来和流域机构讨论,内容涉及他们对条例如何理解,是不是这么办才合法,自己的行为在条例中有没有依据等。

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是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责,在破解水瓶颈、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上,太湖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复杂性高,流域水资源管理仍充满挑战。太湖局水政处副调研员秦忠坦言,目前流域用水总量统计和取水计量工作基础尚不能满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农业取水计量及节水难度较大,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也仍需加强。

以水为鉴,可正发展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既是用水方式的硬性约束,也是发展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从严治水,发展转型,正在让太湖重现碧波。(尤珍张怡  曹铮)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