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难点 创亮点 构筑防洪新屏障(四)
以人为本 多措并举 水保环保争创一流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工程开挖、填筑、机械碾压、取弃土运输等施工活动及产生的弃土弃渣等,对地表和植被扰动剧烈,极易造成地表裸露、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使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此,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作必然成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内容多,仅此次工程建设需要填报的环境保护常用报告、表格就多达26种,水土保持的更是有44种之多,不仅验收要求高,而且要求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进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专项验收。
项目办成立之初就组建了环保、水保管理机构,提出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按照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要求同步进行,明确专人从施工现场到内业资料的整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2013年2月和3月,项目办组织项目经理等有关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对水保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水保环保工作业务能力。
2013年春天,聊城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展开。主体工程大部分是土方开挖,加上春季干旱多风,我们本以为去一趟工地得刮成个“泥人”,到了现场才发现,堤顶路面湿湿的,像刚下过小雨似的。听项目部经理李其海讲,这是工地施工非常重要的环保措施之一。工程建设的4个标段都配备工程洒水车,在施工交通道路和施工场地内经常洒水、降尘,控制施工现场的粉尘污染。另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土质松散,极易形成水土流失,项目办采用集中堆放的形式,用密封网、沙袋进行覆盖。
“另一个重要的保护措施是,我们对盖顶土的处理。”项目办副主任徐广峰解释说,优质的表层土是难以再生的宝贵资源,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层需要200~400年的时间,盖顶土剥离可以有效保护地表熟土资源不流失、不浪费,同时也节约了复垦造地时外调土产生的额外资金投入。因此,此次工程建设土方量多达1200万立方米,放淤盖顶的耕作土、辅道填筑土等施工用土采取在老淤区顶部取土的方式,也就是“盖顶土剥离”。待剥离区达到设计淤沙标准后,再将剥离的表土进行造地复垦,这种土壤肥力充足,为今后淤区开发种植打下坚实基础。主体工程完成后,他们立即种草、植树,建设适生生态林等生态附属工程,尽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
近30千米的施工现场全线铺开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就是噪声。挖掘机、自卸车、吸泥船、推土机、搅拌桩机等120多台(套)机械设备集体上阵,机器轰鸣,车辆穿梭。而施工地段村庄密集,人口众多,离居民居住区最近的施工现场仅有30米。项目办协调参建各方的关系,采取多种人性化措施,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避免车辆噪声污染对村民的影响;调整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夜晚进行噪声大的施工作业;精心养护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减低设备运行噪声;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尽量远离居民区;在离村比较近的地方设置隔音效果好、可灵活移动、重复使用的临时噪声挡板。
“我们在水保工作中还应用了一个科技产品——油水分离泵,”项目办副主任刘崇印微笑着说,“正是它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水污染的风险。”机淤固堤工程在淤沙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吸泥船,产生的含油废水一旦排入河道,会影响黄河水质。除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保养制度之外,项目办在吸泥船回水舱里安装油水分离泵,对船上含各种燃料油、密度极高的残余渣油以及乳化液混合物的舱底水进行处理,再用配备的废油收集桶将废油回收处理,避免了对黄河水的污染。
各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赢得了黄委和山东河务局的一致赞誉,2013年5月30~31日黄委在聊城召开全河水保环保现场观摩会。兄弟单位也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参观学习。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