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帐篷里的“秘密”

更新时间:2015-07-14 22:21:11 来源: 作者: 浏览1063次 文字大小:

防汛帐篷里的“秘密”

7月11日,山东黄河记者采访团抵达梁山黄河路那里险工11号坝,看到坝根上那顶“黑虎庙管理段防汛帐篷”,记者们争先恐后直奔而去。一位路人不解地问:“都上里面看啥啊?帐篷里有啥好东西?”

这是一顶约15平方米的军绿帐篷,向阳的一面垂在地上,其他三面翻卷起来,既可遮阳又可通风。走进帐篷笔者发现,这虽然只是防汛一线的一处普通值班点,但其中的一点一滴无不渗透着梁山黄河人的责任与用心。

在帐篷向阳的一面,钢管横梁上垂着10余只吊钩,自左向右规整地挂着救生衣、安全绳、“防汛观测”袖标和扩音喇叭;办公桌上的文件架里整齐地排列着4本文件夹,分别标注着“防汛值班表”、“根石探测记录表”、“河势观测记录表”、“交接班记录表”;帐篷西南角里靠着塔尺和探测杆。不用问,这些都是工程巡查、水情观测的必备用具。带班段领导刘振华介绍,调水调沙开始后,黑虎庙管理段设置了2处值班点,一处在管理段院内,一处就在现场。现场值班点每天由1名段领导带班,4名职工值守,24小时一换岗,除按上级规定进行工程巡查、河势观测外,他们每天8时、16时、22时还主动加探3次根石,并自行设计了根石探测记录表,详细记下探测的时间、坝岸、位置、平距和垂距,然后进行根石动态趋势分析,以及时掌握水下工程变化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当笔者说起对一线值班点“苦、乱”的想象时,刘振华笑道:“进入汛期后管理段全体人员坚守一线,以工程为家,苦累是肯定的。但规范管理、忙而不乱也是防汛工作的要求。”

帐篷东、北两面是2张简易床,床上挂着蚊帐,床下放着方便面,床头旁边是暖瓶和套着方便袋的垃圾筐。养护队长平宗印说,晚上河边蚊虫多,再加上频繁的巡查、测报,其实整晚也难得合合眼。管理段到值班点有1.7千米,说是值班职工可以轮班到管理段吃饭,但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回去,就在现场吃方便面。“这么简易的值班点,怎么还想着放了垃圾筐呢?”对笔者的提问,平宗印解释:“现在不是讲究呵护黄河、保护生态嘛,职工们吃的方便面袋、用的草稿纸什么的扔在坝上影响环境,有了垃圾筐就可以放在里面,轮班时随手带走。再说,维护工程管理成果也是为了防汛。”

除了日常的工作、生活用品,帐篷里还悬挂着《工情动态观测管理办法》。刘振华说:“这是为了严肃防汛纪律,规范巡查、测报行为,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内容很具体,包括交接班时间、探测时不准穿拖鞋、雨天行走的安全路线等。挂在帐篷里,值班人员随时可以看到,便于学习和执行。”。笔者看了看,《办法》除明确了相应的巡查组织、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巡查注意事项和防火、防暑措施外,还特别规定了一条学习制度,要求在帐篷内放置防汛抢险业务书籍,观测之余加强学习,切实提高防汛技能。帐篷内的办公桌上,果真放着《江河防汛抢险实用技术图解》、《黄河防汛抢险知识手册》、《堤防工程抢险》等几本书。职工赵西华说:“不忙的时候我们就翻翻看看。这可是咱们的看家本领,啥时候也不能丢。”

一顶扎在黄河岸边、险工坝根的普通军绿帐篷,一处有时烈日炙烤、有时风吹雨浇的野外防汛值班点,一处黄河职工们昼守堤坝、夜枕滔声的一线歇脚地,里面能有什么呢?路人不知其中的“秘密”,但黄河职工知道,这里就是他们的岗位、阵地与战场,这里有着他们对黄河母亲忠贞的坚守、呵护与付出,有着维护黄河安澜的无尚责任、使命与担当!(秦素娟)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