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护长堤

更新时间:2023-05-08 15:30:28 来源: 作者:曲晓玲 崔慧聪 浏览246次 文字大小:

智慧赋能护长堤

——无人机技术助力王庄管理段汛前工程普查工作

大地,乍暖还寒。迎着春日的晨光,王庄管理段汛前工程普查小分队驱车前往13公里之外的东坝控导,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王庄管理段现有职工9人,却担负着21.4公里堤防、2处险工、1处控导的巡查防守重任,加之还有大片的淤背区及黄河滩区,战线长、面积广、人员少、时间紧的挑战随之而来,特别是面对汛前徒步拉网式工程普查的任务时,更觉压力倍增。

如何减轻普查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该管理段将目光投向了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应用。于是,依托“三个全覆盖”建设,一支“无人机+人工并肩而行的队伍应运而生,打造起人机配合、空地衔接的全覆盖普查模式。

“我们这支队伍就两个人,一人负责‘飞’,一人负责‘记’,无人机就像是我们的‘千里眼’,不管是险工控导还是淤区滩区,角角落落都看得可清楚了。”“90后”职工李智宇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一边向笔者介绍起来。

“临黄堤336+050淤区外坡发现一处水沟浪窝,需要测量”,李智宇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80后”职工赵龙已拿笔在记录本上飞速记下。

“利用无人机开展工程普查,除了可以让视野更加开阔清晰,还省时省力,之前大半天的功夫才普查3处险工控导,现在1小时就能巡查4、5公里,不仅如此,还方便了各类数据的留档保存,为后期制定整改方案提供更为详实可靠的依据。做完记录的赵龙抬头继续补充道。

说话间,李智宇和赵龙俯身收拾好工具,再次马不停蹄地驱车赶往前方水沟浪窝处。

从巍巍堤防到寸寸淤区,从挽臂险工到交错控导,这支“无人机+人工”的工程普查队伍穿行其间,在无人机精准定位与人工徒步实地核查中,对所辖防洪工程进行全面把脉体检,成为母亲河畔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由无人机、视频监控及远程会商系统组成的“三个全覆盖”,除了在工程普查中实现高效运用,在防汛防凌观测、工程巡查、河道监管中,也有它们的身影。绵延74公里的黄河利津段,10余架无人机化身高空卫士,将堤坝的一砖一石尽收眼底;96处视频监控系统成长为不眠岗哨,从远方传来实时数据的讯息;10套远程会商系统拉近着彼此的距离,面对面交流突破了距离的藩篱,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智慧治河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只有想方设法把现代化技术融到日常工作中,让职工们从心里真正善用、爱用,这才是目的。”谈及“三个全覆盖”建设,该段段长殷和亮言辞恳切。

如今,王庄管理段又添置了“新成员”——智能无人机场,它将以全新的作业模式实现定时定点巡航,为助力落实各项治黄业务插上科技翅膀。更令人欣喜的是,利津黄河数字孪生实践基地也将在这里拔地而起,一处集成果展示、教学培训、创新实践为一体的崭新平台亮相母亲河畔……

谈及未来,还埋头于工程普查工作中的李智宇和赵龙充满期待:“守护大河,离不开传统技艺的延续,但更需要现代技术的加持。如今,智慧治河的路径越发明晰,我们有能力在这条路上递交出满意答卷,更有信心把这条路走得更好、更稳。”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