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建成“游百川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
滨州建成“游百川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
日前,“游百川纪念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人们纷纷前来瞻仰这位一心想着家乡百姓,一心想着家乡的黄河,力主修筑黄河大堤、防护百姓平安的“一代良吏”。
游百川(1822—1895〉,字汇东,号梅溪,滨州杜店镇中游村人。1862年(清同治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1882年升任总督仓场、户部侍郎。
游百川的家乡滨州,地处黄河入海的三角洲地区,明清时期大清河过流期间,1855年黄河自铜瓦厢决口北来,夺大清河入海后,那曾经帆船点点,水陆畅达,舟楫林立,商贾萃集,沉静安澜,美丽富庶的大清河,顿时被夷为黄患灾区。生于斯、长于斯的游百川,心系家乡父老,寝食难安,多次向同治、光绪皇帝上书反映河患之重,陈述赈灾、治河良策。
游百川注重实地调研,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较为科学有效的治河方略,主要表现在疏通河道,分减黄河水和修建缕堤三个方面。在疏通河道方面,1883年先后用木船、小火轮(机船)拖带铁篦子、混江龙等器具在黄河入海的铁门关一带上下刷涤。其二是分减黄河水,主张利用徒骇河、马颊河分水,建议在惠民县白龙湾修减水闸,没有得到应允,又建议疏浚小清河减洪,获得成功。其三是修建缕堤。
由于主客观原因,游百川的“治河三法”落实情况并不理想。疏通河道效果微弱,分减黄河水,限于疏浚小清河少减黄势,只有修建缕堤效果最好。他在任职仓场侍郎期间,提议亟筑缕堤,缓图遥堤,“南岸惟力护遥堤,北岸则需增培民埝,南岸弃埝守堤,拓展河身,北岸接修民埝为堤,遥堤遂废弃”,极大地维护了滨州百姓的的实际利益,顺应了民意,是铜瓦厢决口黄河北流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修堤,促进了现在山东黄河堤防形势的形成。
游百川关注黄河始于同治六年(1867),止于光绪十三年(1887),时间长达20年,虽然游百川治河时间仅8个月,可贵的是他心系灾民,不忘赈灾,受光绪皇帝重托,为钦差大臣亲赴黄河灾区察看民情和工程。另外,由于黄河修防工程的复杂性,工程量审核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以及谎报漫决等因素,给河臣贪腐留下较大空间。游百川在纷纷钻营求进,以河工为“金穴”的清朝,不侵吞河工银两,(赈济)款项必涓滴归功,丝毫无隐,一心治河救灾,给后世留下一个勤恳廉洁,“一代良吏”的潇洒背影。
游百川的一生,在朝做官25年,正逢黄河北流初始阶段的肆虐泛滥和无序时期,一生主要精力多用于治理黄河,多用于保护家乡百姓免遭水患侵扰,滨州为其建立的“纪念馆”,永志纪念他心系桑梓,殚精竭虑,治理黄河的历史功绩。(刘策源)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