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绝壁60年水渠通畅如初
辛勤绝壁60年水渠通畅如初
“谷子正在灌浆,水不能缺少。”9月1日下午2点,烈日当空。叙永县石坝彝族乡堰塘村4名党员护水队成员顶着烈日再次走上堰塘大堰,清淤排堵。前一天,这里普降大雨。顺暴雨而来的枯枝烂叶将渠堰填得满满的。
堰塘大堰修建于1952年,大部分凿绝壁而建,全长1.5公里,将山沟的水引进山寨,直接滋养着山下600多彝族村民。1982年,土地包产到户后,村两委将这1500米堰渠的管护按人口细分到每家每户。遇到洪期,家家户户齐上阵,保障沟渠畅通。平常,则由村里成立的党员护水队负责日常管理。自1952年大堰建成以来,在村民和党员护水队两支队伍的管护下,渠道水流畅通如初。
“原来都在赤水河里去背水,木桶绑上绳子背水回来吃。一个来回要两个小时。”58岁的老护水队员罗治学向记者介绍。
老人们还记得儿时的歌谣,“马桑树儿弯溜溜,有女不嫁响水沟;响水沟、好可怜,既无水来又无田;天晴割草卖,落雨打疙兜(树桩)。”
堰塘村一带又叫响水沟。听得见水响,却无水用。原因是没有沟渠将水引进彝家山寨。这里又是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带气候。水,一直阻碍着当地发展。
1952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组织下,堰塘村1、2社村民修建大堰,将山沟里的水引进山寨。经过半年努力,1500米堰渠打通。渠通后,怎样保障水流畅通呢?村两委将这1500米堰渠的管护分成不同米段后分到每家每户。遇到洪期,家家户户齐上阵,保障沟渠畅通。1982年,土地下放到户,村干部带头先后组织了30余人的党员护水队,负责日常巡逻守护渠堰。
1978年,罗治学高中毕业回村任村文书,便开始了护水守堰工作,一护就是36年。“作为村干部,你不带头谁来干啊。”
算上通到田间地头的支渠,渠堰有5公里多,仅靠护水队是不够的。“我们组织村民以户为单位轮流管水。天旱时季,每户放水不超5分钟。如果有人不遵守这个规定或者不去维护自家负责的堰渠,我们就断水。”28岁村主任丁世才告诉记者。“不过,到目前都没有出现过巡渠不积极的。”
去年以来,石坝彝族乡政府出资为堰塘村一、二社的村民铺设了饮用水管网:村民喝的水,果园浇灌的水更加有了保障。
用水有了保障,水果产业已经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2000亩甜橙已经投产,3000亩脆红李部分开始挂果,2500亩核桃已经起步。
“现在,村民水果每年可给每家每户每人带去2000元收入。我们要把水管好,让老百姓收入有保障。”年轻的村主任丁世才已经接过老一辈党员护水队的锄头和镰刀,踏上了新的护水“守堰”征程。
(叙永县水务局 杨涛 何磊)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