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永和古堰灌区群众热议“中华抗战第一堰”

更新时间:2014-08-03 19:31:16 来源:三台县水务局党政办 作者:郭红忆   郑淑霞   谢勇 浏览2327次 文字大小:

三台永和古堰灌区群众热议“中华抗战第一堰”

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连战先生7月6日专门为三台县永和古堰(清朝乾王朝初建永成堰、晚清甲午战争后加固为金镯堰、七七芦沟桥事变后续建为郑泽堰)题写“中华抗战第一堰”条幅。

从古至今,兴修水利造福农桑都是大善之举。芦沟桥事变后,时任三台县长的郑献徵(后任国民政府自贡市长、四川水利局长)功不可没。作为抗战时期中型无坝引水的杰出代表,永和古堰充分借鉴都江古堰的治水原理,在当年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将堰顶做到合适高度,科学调节水量。并利用区间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的条件,有效借助地形、水脉和水势,强化农业生产的自流灌溉效果,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互相依存,共为一体,保障了防洪、灌溉、航运和社会用水效应。堰渠工程在水利桥梁专家黄万里、霍新吾、何北衡以及东北大学流亡至三台的师生的指导下,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为抗战粮仓建设服务为前提,化涪江水患为水利,使人、地、水协调统一,写下了“抗战建国、复土还乡”筑牢民族复兴梦想的光辉一章。

自从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建成了永和古堰,让永明、花园、老马、里程、争胜、永新、新德6万多亩土地开始水旱从人,并发展成为近现代为了国统、民富、兵强极富发展潜力的中型灌区,成为川渝大后方抗日救亡的大粮仓,进而成为三台县组织十万青年远征军殊死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一柄钢刀。

据了解,三台县永和古堰灌溉系统是从永明镇永明村一社涪江干流一号鱼嘴引水,年计划引水量约7500万立方米,持续9个月,现目前可为下游的麦冬、小麦、玉米、水稻等方面农业生产以及群众生活、工业发展提供直接性的水源。据初步测算,自清乾隆1761年以来,永和古堰已累计开闸放水249次,累计引水167亿立方米,累计浇灌良田2727万亩,累计保障粮油产量156亿公斤,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郭红忆   郑淑霞   谢勇)

本文著名人物链结:连战 (Lien Chan) :字永平,台湾台南人,祖籍福建漳州,1936年8月出生于陕西西安。连战祖父连横,字武公,号雅堂,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根台湾,心怀大陆”的连横努力发扬中华文化,著有《台湾语典》和《大陆诗草》等,并整理了《台湾通史》一书,声名远播。连战在《祖父与我》一书中说,在他出生前两个月,祖父连横患肝癌弥留上海时留下遗言:“中日必将一战,若生男则名‘连战’,寓有自强不息、克敌制胜之意义,又有复兴故国、重整家园之光明希望!”连战出生后即得名为“战”。但其母感到让独生子“抗战一辈子”未免太辛苦,所以为他起号叫“永平”,即“永远和平”。1946年,10岁的连战随母到了台湾。2001年1月14日,连战在“新世纪两岸关系研讨会”上说,“我们的祖先来自中国大陆,我们从来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连战1959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65年获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66年至1967年在美国任教。1968年,连战返回台湾任教。1975年,连战步入政坛,出任台驻萨尔瓦多“大使”。历任国民党中央青年工作会主任、“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交通部长”、国民党中常委、“行政院副院长”、“外交部长”、“台湾省政府主席”。1993年,当选国民党副主席,同年出任“行政院长”。1996年当选“副总统”,任“行政院长”。李登辉被开除出国民党后,连战当选为国民党主席,2002年连任国民党主席,两次得票率都超过90%。连战执掌国民党后,对国民党进行了创党以来的第三次党务改造,同时积极推动与亲民党、新党合作,形成了泛蓝阵营。2005年8月,连战在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上被推举为荣誉党主席。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