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全力推进小农水建设   加快打造特色产业

更新时间:2014-06-26 08:42:35 来源:邻水县水务局 作者:冯建国 浏览1538次 文字大小:

邻水县:全力推进小农水建设   加快打造特色产业

       邻水县地处川东第一门户,是川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全省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优势柑桔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县,粮食生产核心县和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之一。县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山高坡陡,植被稀疏,特殊的石灰岩地质,保水能力差。全县104.9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88.7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境内水资源虽然较丰富,但由于受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的制约,蓄水工程短缺,调蓄能力极低,工程分布不均;库、塘、渠配套不齐,且工程病害多。导致了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极为不均,造成了季节性缺水,区域性的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粮食稳产高产,影响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匮乏,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干旱频繁。长期以来,邻水人为水所困,饱受干旱之苦。在中、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整治渠道、山坪塘、泵站,新建蓄水池、高效节水,作为“小农水”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着力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取得了初步成效。

  科学规划,以大手笔建设大示范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大手笔、大力度打造“小农水”工程建设大示范区,推动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科学定位,高起点规划。针对丘区特征明显、土层瘠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实际,因地制宜,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全县大农建规划,搞好“小农水”工程建设规划布局。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集中连片、成片推进”的原则,高规格、高起点完成了全县“小农水”工程建设的《年度规划》,确保了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实现了基础实施、产业发展和项目开发同步规划和同步实施。二是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发。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治理”的思路,强化“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三是打造精品,严质量管理。严格产业发展标准,强化建设质量监管和工程后续管理,着力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区基本实现了“渠联网、旱能灌、涝能排、设施全”。2010年以来,在示范区内建成1000亩以上标准化脐橙示范园12个,规范化设施蔬菜基地7250亩,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户)878个,实现了猪—沼—果(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把示范区建成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典范、现代产业基地的样板和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区。

                                    创新机制,以大项目引导大投入

      创新思路,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真正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局面。一是整合项目投入,放大示范效应。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的原则,整合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土地整理等涉农项目资金,统筹规划,打捆使用,重点集中投向示范片建设。县财政按照要求足额投入到位,并安排专项资金以奖代补。2010年以来,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 2.45亿元投入示范区建设,其中2012年全县整合项目资金1.21亿元,财政投入资金1500万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金的“集聚效应”和项目的“规模效应”。二是吸纳社会资本,鼓励多方投入。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吸引广大业主、龙头企业在示范片建设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区吸纳12个业主参与建设,资金达9800余万元。柑子镇菜垭村实施标准良田建设后,业主投入资金2000万建成设施葡萄基地1100亩,产品主销重庆市场,供不应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见效目标。三是充分发动群众,实现全员参与。严格按照“一事一议”要求,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工程规划、建设、筹资、投劳、运行、管护的全过程,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和项目受益的主体,充分发挥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效益,以大基地带动大产业

    坚持以渠道、山坪塘、泵站,蓄水池、高效节水建设为载体,推动产业基地建设,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建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区基础条件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通过“租赁经营、承包经营”等形式依法有序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建设优质粮油、优质脐橙、优质蔬菜及水禽基地。目前,示范区内引进柑桔开发公司等龙头企业21个,建立基地14个、面积2万余亩,其中,省级龙头企业—柑桔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丰禾镇鱼鳞滩村、石滓乡大步口村建立示范基地3200亩;市级龙头企业顺翔米业公司在九龙镇建立优质水稻基地4万亩。二是发展专合组织促增收。坚持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小农水”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组织千家万户办产业,与业主和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基地,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让农民成为“小农水”工程建设的真正受益者。示范区内建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34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2个,拥有会员1.1万人,带动农户7.9万人。特别是两河乡大桥脐橙专业合作社人均果业收入达5600元,种植大户最高年收入达30多万元。三是争创名优品牌提品质。坚持以创品牌提升效益、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扎实推进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大力实施无公害论证,积极培育和争创名优农产品。现已培育“潾山”牌脐橙等农业品牌23个,“邻水脐橙”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多次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黄泥”牌优质稻米在农业部第八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上获优质产品奖。

                                    强化保障,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充分发挥紧邻重庆市的区位优势,强化保障,加强服务,着力建设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制定了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整合涉农项目等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地业主和本地非农业主发展农业产业,实现了引得来、留得下、能壮大。近年来,先后分别引进14位本县煤炭、建筑行业和12位重庆、成都等地业主参与柑桔、蔬菜、畜禽等产业发展,吸引了新加坡元立集团来邻考察大洪河生态农业发展项目。二是提供优质服务。牢固树立科技兴农意识,着力培训现代新型农民。农业等部门常年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扎根基层,为业主、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围绕重庆大市场开展信息服务,积极帮助抢占市场。优质脐橙、优质蔬菜、生猪等产品已大量进入重庆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始终把“小农水”工程建设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县长任指挥长的建设指挥部,与乡镇、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责任明确、目标清晰,形成“县级领导亲自抓,涉农部门具体抓,项目乡镇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强大合力。通过实施“小农水”工程建设项目,推进了全县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冯建国  冯胜骅)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