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水利史研究会深入三台考察永和古堰

更新时间:2014-03-22 22:54:15 来源: 作者: 浏览1523次 文字大小:

水利部水利史研究会深入三台考察永和古堰

32122日,国家水利部水利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谭徐明教授率领水利部防汛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兼国家水利史研究所专家李云鹏在四川省水利厅机关党委正处级调研员、省水利政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晓沛,旅法作家、成都中仁天地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郑碧贤以及县水务局党委委员、县水利学会会长凡明烈的陪同下,专程到三台县考察始建于清乾隆王朝的永和古堰(抗战爆发后改扩建的郑泽堰)工程。据悉,四川省水利厅准备将国共抗战合作时代建成的郑泽堰申报为国家级水利文化遗产。

谭徐明教授认为:四川省三台县被誉为汉唐时期的古梓州,历史文化灿烂悠久,可圈可点的东西很多。穿越两个半世纪的永成堰——郑泽堰——永和堰经过历代王朝、政府的建设,水利农灌、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功能依旧突出,从渠首永明到渠末新德(县郊),中国麦冬之乡的延伸、提升和拓展就是最好的明证。其实,郑泽堰作为大中型灌区与都江堰一样,是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四川大后方保障前线军粮供应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谭徐明教授指出: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抗战时期,国家的经济十分困难,郑碧贤女士的父亲郑献徵在国共合作的抗战期间曾任国民政府三台县长,主动接纳了东北大学流亡师生,“即便勒紧裤腰带也要安顿这股民族复兴的力量”。从1938年开始,更是不顾日机轰炸坚持兴农灌、卖祖产,组织国内一流水利专家进行工程设计,捐资大洋四万补足高家桥大渡槽、劈山渠等卡脖子工程费用,完成了“桃李太三坝引水工程”,被乡民誉为“郑泽堰”,其历史文化价值十分独特。加之今天的成都——重庆——绵阳一到两小时经济圈正式融入三台,第二条绵三快速通道“望松新路”穿越高家桥,而且国家级文物古迹争胜寺就在附近,打造“中华抗战第一堰”的条件相对比较成熟。

谭徐明教授希望三台县有关方面尊重历史“恢复原名(郑泽堰)”,实施好古堰二号鱼嘴木马槎、竹石笼等历史形象展示,持续推动国家级水利遗产保护行动。要完善相关标志性工程节点的简介标牌、工程桩号、古堰画册,推动古堰水文化遗产历史沿革的大事整理。要高度重视灌区水环境治理,有效杜绝古堰附近的违法采砂行为,持续完善文明古堰卫生巡视制,加快灌区水利末节配套和水毁整治。尤其要强化水文化园的统一规划设计和实施,从而彰显出水利抗战文化的独特风格、风貌,满足人民群众对水美小康的新期待,持续创建生态水利、利水水利,让涪江中游左岸这块富庶之地再添科学发展共圆中国梦的新光彩。(谢勇  吴斌)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