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破解最后一公里渠清景美水甜民富
三台破解最后一公里渠清景美水甜民富
行走在天府四川的腹地三台县那广袤的乡村间,随处可见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每一寸土地都因地制宜栽种着粮食、蔬菜、各类经济作物等,每一片作物都可以得到有效灌溉,每一户人家都对中央和省市县委一号文件充满了满满的希望……
这一切都得益于百万三台人民狠抓实干,始终以农田水利“全域灌溉”民生水利不懈拓展为抓手,强化水利项目建设管理不放松。
“以前只要沟沟里有点儿草挡起,水来了都灌不了田;浇山上的地,要一趟趟下山挑水。”金石镇蟠桥村四组村民陈庭瑾高兴地说,“自从村里被纳入小农水项目区后,沟渠全都硬化了,坡上也修起了山坪塘,现在种地轻松得很哩。”
作为中央和四川省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多年来,绵阳市三台县水务局均交出了完美而圆满的民生水利新答卷。其中:在2015年整治渠道205公里、塘堰46口、新建蓄水池51口,完成渠道岁修6200余公里,完成投入50590万元,同比增长10.6%。
——芦溪、刘营两个镇实施的省级小农水项目全面完工,完成投资2417万元,共新建整治渠道39.4公里,整治山坪塘54口,整治石河埝23道,改造小型泵站9座,新建蓄水池45口,建成高标准旱涝保收良田1.5万亩。
——景福镇、双乐乡省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于9月正式启动,完成投资2717万元。
——新争取人饮项目资金1329.3万元,建成后将切实解决南路片区7个镇乡36村1.899万人吃水难用水难问题。
整体推进,重点打造,从而实现“塘库相连,沟渠相通,水系成网”,让“旱能灌、涝能排”成为高标准农田的靓丽一景。
如今,汩汩清流在梓州大地畅快流淌,走支渠、进斗渠、钻毛渠,渠塘堰库正如一根根“毛细血管”,将甘甜“血液”输入到“嗷嗷待哺”的田地,滋养着“川中大粮仓”。
在梓州大地,汩汩清流不仅灌进田畴沃野,让土地吃饱喝够,还奔向千家万户,让数十万农民饮得放心。
农村饮水安全也一直是三台县关注的重点。“以前都是挖个坑装水、担水,牛儿鸭儿随便进。”灵兴镇山水村村民蒋泽益认为,“如今,山泉水淙淙流进山下泵站,经过消毒处理,再输送到57米高的山顶高位水池中,5个社的四五百户农民在自家灶间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清澈甘甜的山泉水。”
2015年三台实施的人饮工程项目总投资11678万元:完成潼乐断片区管网延伸;建成鲁班、红旗堰、新德等三处大中型供水工程,并成功通过试水;建成77处小集中供水工程和3637处分散打井供水工程,成功解决了48个镇乡11个场镇535个村22.6094万农村居民和97所学校7.8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水的关键之年——
三台县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成忠国强调指出:面向未来五年水利精准脱贫的宏伟目标,我局将认真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在小农水、人饮、抗旱应急、节水、水保、防洪等6大重点项目和民生水利项目上着力:加快中小河流堤防建设和城镇山沟洪治理,兴水治水保安全惠民生;以农业农村农民的用水安全为基本目标,切实发挥城乡供水一体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解决全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武引灌区祠堂湾水库等大中型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破解制约农村水利发展缺水以及三农投入不足等瓶颈问题;以文明水生态理念、节水惜水护水为重点,加大水土保持和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力度。
完全有理由可以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时,一个渠清,水甜,景美,民富的时代一定会到来。全国农水大县三台也将在农耕区“全域灌溉”和现代农业、现代水利的号角声中,不断缔造县域农田水利建设的“新高度”。(郭红忆 谢勇)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