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连冠”的秘诀

更新时间:2016-01-25 19:51:48 来源: 作者: 浏览862次 文字大小:

黄河金岸稻花香
    本站记者 孟砚岷 报道

  一则喜悦让银川水利人倍感骄傲:在刚刚结束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农建会上,银川市水务局荣获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黄河杯”竞赛组织奖,这是该市连续十二年获此殊荣。“十二连冠”的佳绩是如何创造的?成绩的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支撑?

  近日,记者奔波于宁夏引黄灌区腹地的田野上,一路探寻,一路思考……

“水到渠成”好种田

  平整连片的良田一望无际,宽阔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秀美整洁的村庄星罗棋布,崭新的涵闸、渠道织起密布的水网……隆冬时节,站在李俊镇李庄村农建项目区,“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林成行、旱能灌、涝能排”的塞上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

  立足早安排、早部署、早动手,银川市在全区率先擂起战鼓,建设重点片区69个,建设高标准农田72.9万亩,其中:改造中低产田11.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25万亩,畦田建设37.1万亩。新增防渗渠道砌护871公里,新开沟道370公里,新开渠道182公里,清挖沟道4760公里,清挖渠道5421公里,整修农路7836公里,实施人饮工程4处,解决4.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灌水难、排水难、吃水难、环境差、“龙须沟”、“断头路”等“最后一公里”问题作为农建重点,一次性解决求实效。通过“挖大沟,大挖沟,挖深沟”,集中整治堵塞淤积严重、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的东干沟、第一排水沟等骨干排水沟75条357公里,有效解决了25万亩农田排水“肠梗阻”。

  “粮食要增产,沟渠要挖完;粮食要丰收,沟渠要挖通”,76岁的增岗村农民吴万福现场编就的顺口溜,是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最好褒奖。

挺起现代农业“脊梁”

  鱼游大西北,长枣赴羊城,花卉进日本……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区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的银川市,设施园艺、奶畜产业、适水产业、优质粮食等优势特色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得益于农田水利建设的鼎力支撑。

  在望洪镇有机水稻基地,昔日靠天吃饭的望天田终于变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绿色水稻纯收入达1.2万元。短短几年时间,水利部门对包括绿色水稻在内的望洪镇实施了综合治理和渠系配套,累计投入800万元,使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

  如今,袁东彪的裕稻丰生态农业科技公司种植优质水稻2000亩,实现收入3000万元。有机水稻基地被农业部评为全国首个有机农业(水稻)示范基地。以他为主的养殖协会发展重点养殖户200户,以4500亩蟹田为核心,辐射带动全县种植有机水稻4万亩,更多的百姓靠蟹田大米走上致富道路。  

  银川市在高标准农田“巩固提高”上下功夫,通过人机结合大兵团作战方式,集中整治,整乡推进,形成规模效应,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土地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土地流转、集约耕种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仅过去一年,全市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25万亩,葡萄、长枣、韭菜、供港蔬菜、设施温棚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大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和土地产出效益。

  一组详实的数字印证:过去的一年里,全市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25万亩,节水3600多万方,带动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10年里,农业产值从18.41亿元增加到63.44亿元,增长3.4倍,农民人均收入从3388元提高到11250元,增长3.3倍。

村美民富“一起走”

  “沟道淤积堵塞、桥涵闸老化失修,生产路坑坑洼洼。”这是对郝家桥镇东滩村的真实写照。

  两个月下来,全村清淤各级沟道31.9公里,整修渠道30.5公里,配套建筑35座,铺筑道路1.85公里,环境整治3处,机深翻2800亩,秸秆还田2000亩。

  银川市把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优质、高效农业结合起来,与生态环境治理结合起来,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村容村貌、发展乡村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结合起来。实现全市沟、渠、田、林、路、庄综合治理标准,营造了农业长效发展、村庄干净整洁、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稳定发展的农业农村工作新气象。

  水务部门“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验到底,一个规范执行到底”,将沟、渠开挖标准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电话张贴到田间地头,接受群众监督;各乡镇以村队为单位成立农建监督委员会,聘请农民群众担任“质量监督员”,全程跟踪监督农建工程质量,最后参与工程验收,切实让农民拥有了农建质量否定权,改变了农建质量好坏相关部门“一言堂”的局面,着力打造群众放心满意工程。

  各市县结合小城镇中心村建设,对庄点拆旧区进行复垦,新增耕地9376亩,全部配套水利设施,向废弃土地要效益;通过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道路硬化、环村绿化、庄点亮化、环境美化、卫生净化等,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示范点25个,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

  集中财力办大事,充分整合水利、国土、农发、财政“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近13亿元,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做到农建投入“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充分发挥资金的聚合效应。

  今年,全市共筹集资金8000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资金2000万元,各县市区筹措资金6000万元,对各乡镇开展农建“以奖代补”。大投入,重奖励,激发各县(市)区、各乡镇大干农建的热情空前高涨。大会战期间,全市投入机械达15万台班,全市累计投入劳力181万工日,最高日上工人数超过4万人,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往年相比,呈现出规模更大、声势更高的喜人局面。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1月25日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