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繁昌县:小水利提升 促农民增收
灌溉渠将水源引到田间地头
繁昌县平铺镇水利站技术人员深入田间为民服务
小水利提升给农民带来丰收喜悦
中国水利网站1月6日讯 (特约记者 肖本祥)灌溉有水、丰收有望,灌溉“最后一公里”的贯通,奏响田间地头动人乐章。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12月,正值南方油菜育苗移栽关键期。在安徽省繁昌县平铺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村民罗国东正在新建成的灌溉渠道里把水引进到自家的农田。他高兴地说:“这个抗旱渠修得非常好,水一下子到了我家的田头,庄稼就不会受影响了。”
从水源地到农田,遍布田间的小沟小渠、小塘小坝和小电站,一直被称为水利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或梗阻,或跑冒,或通而不畅,国家照顾不到,群众解决不了,成为农业发展一大难题。
“既要打通大动脉,也要疏通毛细血管。”繁昌县水务局局长黄新民说,如果把水利工程比作人体的血管,骨干水利工程相当于输血大动脉,田间地头的农水工程就是“毛细血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就是要解决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民享受水到田间到头的效益。
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解决的不仅是抗旱保苗的燃眉之急,更是奠定农业丰收的保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是一项民心工程,繁昌县水务部门严格按照“政府监督、业主负责、监理监控、施工单位保证”的原则,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使项目工程建设质量优良,管理规范,运行安全,效益显著。
繁昌县小型水利工程的提升,也促进了土地流转,使土地规模化经营得到了推进。该县平铺镇蔡铺村村民徐礼帮说:“我家有9亩地,前年流转给了种植大户,每亩地给我400斤稻,折算后有5000元左右。同时大户又雇我对农田进行管护,每月工资1500元,年底还有红包,一年有近3万元的收入。儿子媳妇也到附近的企业上班,现在家里的收入比以前多了几倍。”
蔡铺村党总支书记孙华千告诉记者,大面积的土地流转,主要得益于水利修得好,不然种粮大户们也不会来承包土地。他说:我家的几亩地也流转给了大户,这样我就可以全身心在村里工作,能更好地为这些种粮大户和乡亲们做好服务。
长长的沟渠,一头连着水源,一头连着农田。打通“最后一公里”,受益于水到田头、灌溉无忧的远不止平铺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的种粮大户和群众。记者在县农委了解到,截止目前,该县耕地流转面积达10.1万亩,约占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
繁昌县通过小型水利建设,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农田灌排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不断提升农业的抗风险能力。突出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田灌排条件,实施灌区建设与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等重点工程。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1.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率85%;旱涝保收田面积16.92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率67.7%;节水灌溉面积4.5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0。
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造提升,让老百姓深刻体会到了小水利设施的好处,老百姓都期盼着小农水能建在自己的田间地头。繁昌县水务部门计划在今后几年里,继续将农村沟渠湖塘清淤整治、小泵站更新改造等列为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重点,以此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为全县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1月6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