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民生的“最后一公里”——记贵州省凤冈县深化水利改革

更新时间:2016-01-07 17:34:07 来源: 作者: 浏览1057次 文字大小:

  □本报记者 陶丽琴

  “大凤之乡”凤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依赖程度高。凤冈县有小(2)型以上水库30座,灌溉渠道总长825.5公里。但这些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久失修,效益低下,再加之权属不明、管理粗放,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严重影响了凤冈“三农”的发展,对推动整个凤冈小康社会进程带来了困扰。

  “一方面由于骨干水源和控制性工程缺乏,防洪抗旱调剂和保证农村饮水安全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已建工程的管理和维护跟不上,进一步加剧了工程性缺水的程度。”凤冈县水务局局长田昌远说。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来,又在破解难题中深化。近两年,凤冈县吹响了深化水利改革的集结号: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等八个方面的改革全面推行,出台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推动凤冈县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使过去政府管不到、集体管不好的小型水利设施充满生机,在服务民生中再显本色。

  聚民间之力促水利工程提质增效

  在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临和小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深受农民拥护。当地33户群众不仅用水有保障、丰收有保证,还多了一份“水家当”。

  九龙水库位于进化镇临江村,属于小(2)型水库。2014年,凤冈县按照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将产权明确给了进化镇临江村委会。得知村委会有了九龙水库经营管理自主权后,进化镇九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立即上门与村委洽谈,以承包的形式争取到了九龙水库的经营管理权。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给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是保障了九龙水库所在地临江村五千余群众的饮水安全和一万多亩农田的灌溉;二是水库的日常维护经费得到了保障(从承包费中提取);三是承包方加强了对九龙水库的打造,提升了旅游观光价值,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九龙水库是在明晰产权之后采取第三方承包的方式,搞好经营管理,那么九龙山塘则完全不一样。

  九龙山塘也在进化镇临江村,建于2012年6月。建设之前,九龙山塘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山沟,两边土地贫瘠,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种粮食都不出种”。正是这块不起眼的土地,却引起了进化镇九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兴趣。他们反复与涉及那块土地的33户群众座谈协商,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由公司出资,将这块地建成山塘,占地96亩,可蓄水近5万立方米,灌溉农田200余亩。其产权属于联合村民组集体所有,然后将山塘作价入股该公司,群众占25%的股份,由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年终分红。群众同时将其余土地300余亩流转给该公司经营,还可以在公司打工就业创收。

  以往“上级部门管不到、村级集体管不好、农户个人不愿管”的山塘,一度渗漏或淤积严重,如今被公司整修一新,重新蓄满了水。截至目前,全县通过能人承包、租赁、作价入股、拍卖等方式,已将农村涉水资产1465处全部改革到位,采取颁证的形式明确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强化了工程管理,保障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发挥应有的效益。

  基层服务体系改革释放管理效能

  “勤杂工”和“专职工”,这是贵州省凤冈县开展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前后,永和镇水务管理所所长罗会刚对自己的角色定位。

  “以前的水利站,人事属乡镇,技术属县水务局。”在这样的双重管理状态下,罗会刚和站里的同事不仅要承担全镇的水利工作,当镇政府工作繁忙之时,还得去当“兼职”。比如,每年都要被叫去催烤烟,抓计划生育。当“兼职”的时间和花费的精力较之水利还要多。

  2014年以来,凤冈县对水利基层服务体系进行改革,以流域和区域骨干水源工程为中心,整合原14个乡镇水利站,成立了6个副科级水务管理所,隶属县水务局,人财物及工作安排皆由水务局直管。罗会刚也就顺理成章,由“勤杂工”变成了“专职工”。

  更让罗会刚提气的是,凤冈县制定了基层水利机构建设标准,按照“一辆皮卡车、一台打印机、一台传真机、一台手提电脑、一台照相机、一台水准仪和每人一台台式电脑”的“七个一”标准,配齐办公设备和工作仪器,全面改善和提升基层水利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条件,干起活来更有信心。

  改革,带来了基层水利“有人管、管得好”。2014年7月5日,刚刚成立的凤冈县永和镇水务管理所打了第一场“硬仗”:这天上午8时,因洪水冲毁管道导致集镇供水中断。所长罗会刚得知后,立马组织三个专职分队的20多名职工投入“战斗”。从查明破损位置,到准备物资,再到完成抢险任务,仅花了不到4个小时。而在以前,遇到类似的情况,没有专业的抢险力量,只能等洪水消退后再作打算。

  “以水利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建成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为建设富裕凤冈、文明凤冈、生态凤冈、幸福凤冈的‘四个凤冈’提供坚实的水利基础保障。”田昌远这样描述该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的目标。

  按照这一目标,凤冈县完善区域内水利站“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理体制。针对基层水利机构混岗严重、技术人员不能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状况,凤冈县将原14个乡镇水利站和4个水库管理所共98个人员编制划转到新成立的6个基层水务管理所,对在编不在岗的水利专业人员全部归位管理,解决基层水利机构无人办事、无人能办事的问题。

  释放改革红利增进民生福祉

  让广大农村群众有“获得感”,是凤冈县水利改革的“源头活水”。着眼民生,服务民生,惠及民生,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成为凤冈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一大亮点。

  进化镇临江村村民李朝新一家10余亩土地在九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山塘时已被占用7.5亩,按照25%的股份,公司年底预计150万元的利润可分红2.9万元。剩余3亩多土地流转给公司经营,流转费每年1800元。李朝新两口已70多岁,在公司负责绿化,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其孙女在公司餐饮部,每月工资1500元,一年全家收入可达8.8万元。村里其他农户大多像李朝新家一样,受惠于水利改革有了挣钱致富的新路子。

  产权制度改革既盘活了小型水利工程的资产价值,使其发挥了应有的效益,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致富,合作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

  凤冈县何坝镇水河村的村民也在这场改革中改变了生存状态。多年前,由国家投资给村里修建了一套完整的供水设施,但由于产权不明、管理混乱,供水设施并没有发挥预期作用,群众吃水得不到保障。

  2014年7月之后,水河村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洗衣、煮饭不用愁,群众都称赞水利产权改得好。2014年6月,水河村按照县里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党群直议,公开竞选能人承包村供水工程管理权。承包费1万元用于改善村里的供水基础设施。此后每户都安装了水表,严格按量按价计收水费,同时建立了供水管理制度。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结束了水河村吃水难的历史,老百姓从此用上了方便、健康、安全的自来水。

  通过水利改革,凤冈的水利工程效益提高了,经营管理模式多元化了,水利建设步伐提速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民生水利越来越近了,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6年1月5日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