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水利“十二五”系列报道之八:甘泉润泽“西海固”

更新时间:2016-01-07 17:32:23 来源: 作者: 浏览1010次 文字大小:

西吉应急供水通水

中庄水库

  本站记者 孟砚岷 报道

  室外,白雪皑皑。彭阳县山庄村毛志林的屋里暖意融融。老人给每位客人沏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每个杯里再泡几颗红艳艳的枸杞。往年的茶杯底,总会落下薄薄一层白色混浊物,还带着浓浓的异味,多放白糖也不顶事。

  山沟里的一眼泉水,是山庄村乡亲宝贵的生命之源。进入腊月,村民早早吆喝上牲口,驮上大皮桶,拉回沟泉水,存在院子里的窖里。这样的水不好喝,窖里水面上飘浮着杂草畜粪,放到缸里澄清也没用,跑肚拉稀是常事。村主任马义山说,吃水是乡亲的头等大事,山庄村群众盼水,盼了人老几辈子了。

  2014年10月底,连通工程安家川片区通水,泾河甜水流进包括山庄村在内的8.2万彭阳县农村群众家中,幸福荡漾在每一个乡亲的心田。

  2015年1月10日,连通工程葫芦河片区通水,宁夏第二大镇兴隆镇在内的西吉县14.2万农村群众自来水水源有了保障,水质明显改善。

  2014年,75岁的村民马维海全家搬进了80平方米的新瓦房,20亩地膜玉米长势喜人,收获后亩纯收入800元,加上儿子外务务工,家庭年收入达到了5万元。从少年喝窖水,到前几年断断续续的自来水,再到现在喝上甘甜、洁净、充足的泾河水,马维海说:“这日子算是真正的小康了。”

  这里黄土如波,荒山如浪。这里是莽莽苍凉的干涸之地。

  这里是宁夏南部山区,是以“苦瘠甲天下”闻名于世的西海固,水是这里比金子还贵重的生命希望。而如何解决中南部地区“群众饮水”和“发展用水”问题,破解制约当地扶贫和经济发展的“水瓶颈”,深深牵动着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领导的心。

  自1972年吴尚贤等老一辈水利专家提出《引泾济清工程规划》以来,盛华仁、陈昌智等中央领导人多次赴中南部地区调研,自治区领导多次赴京汇报协调,几代水利人历经40年“三下四上”反复规划论证,2012年7月,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这项承载百万回汉人民热切期盼的自治区头号民生水利项目终于夙愿得偿。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的关心及帮助下,自治区水利厅全盘统揽、周密部署,固原市及各县区大力配合,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扛起了这项承载百万回汉人民热切期盼的民生水利项目开发建设重任。

  自2012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水投集团带领来自全国的20多家参建单位5000多名工程建设者投身历史洪流,成为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水利民生项目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轰鸣的机器声唤醒了亘古高原,忙碌的身影书写着奉献的诗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边建设边受益”的指示,战风沙,斗严寒,扎根野外,披星戴月,来自不同地方的上千名水利建设者们快马加鞭地奋战在工程第一线,一个个时间节点逐渐明晰:

  2012年,秦家沟水库工程先期建成;

  2013年11月,中国大西北最缺水的西吉县城12万群众“解渴”;

  2014年底,龙潭水库主体工程建成;

  2015年5月,12条输水隧洞全部开挖贯通;

  2015年6月,中庄水库大坝土方回填封顶。

  目前,工程已完成投资28.72亿元,占项目总投资39.36亿元的73%,先后于2013年实现向西吉县城应急供水,实现18.2万人受益,具备向32万人通水条件。

  百姓饮水保证了,民心被甘露浸润了,这背后是数千水投人和建设者们冒严寒、斗酷暑,主动放弃春节休假等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奋战工地一线的坚实身影。

  让“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拉水忙”的缺水历史就此宣告结束,是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者们共同的梦想。

  缺水,找水,盼水,镌刻在西海固大地上焦灼的记忆。对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区110.8万群众来说,那已经与即将奔腾而来的玉液琼浆——意味着摆脱恶劣自然环境的束缚,让驮水箱、水窖、水缸统统下岗,意味着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幸福像花儿一样盛开。

  宁夏水投集团及广大建设者们倒排工期、靠实责任,全力以赴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苦干实干,确保项目圆满完成“2015年试通水,2016年建成并发挥效益”的目标,把项目建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廉政工程”,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受水区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潺潺流水声,流淌着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甜甜泾河水,荡漾着山区群众幸福的笑声。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1月7日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