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提速都市现代农业——北京昌平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侧记

更新时间:2016-01-05 11:44:44 来源: 作者: 浏览656次 文字大小:

  □本报记者 邵自平 通讯员 裴永刚  郭航军

  “管灌真是好,浇地省事多了,水利富民呀!从前村民经常为浇水打架,现在谁家需要浇灌,由管水员负责打开水栓就行了。”在昌平区流村镇黑寨村项目区,村书记高兴地向记者讲述节水灌溉给村里带来的方便。

  村书记口中的节水灌溉工程,是每隔一段距离,安装一个灌水栓,接上软水带,按需求让果树“喝水”,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节水又增效。

  北京属于严重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水资源的严重紧缺制约着北京,特别是京郊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快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示范和推广,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成为昌平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抢抓机遇
因地制宜确定灌溉方式

  当前昌平正在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然而农田水利却面临诸多问题,灌溉水源供水保证率严重不足,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配套不完善,灌溉管理与设施维护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昌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步伐极不相称,严重影响了昌平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2013年昌平区精心准备,抓住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契机,加快推动昌平设施农业发展,成功遴选为重点县。结合昌平“一花三果”(百合花、草莓、苹果、柿子)为主导的都市型现代化农业发展思路,重点选择了11个乡镇作为项目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更新现有机井32眼,为昌平区快速发展提供保障水源,确保旱能浇、涝能排,输水过程没有跑、冒、滴、漏现象。

  此外,根据项目区水源特点以及不同作物需水量,昌平区因地制宜确定了灌溉方式,决定选用管道输水灌溉和微灌,其中管道输水灌溉工程5.752万亩,果树微灌0.188万亩,大田粮食作物喷灌0.06万亩。

  昌平区水务局综合计划科科长李爱杰说:“微灌、滴灌、喷灌技术节水效果显著,但是资金投入大,维护成本高,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地方。节水要因地制宜。昌平各项目区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包括水源条件采取管灌、喷灌等方式,不仅节约了灌溉用水,同时对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建设示范
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建设示范区,发挥示范区的典型带动作用,是昌平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亮点之一。

  据了解,为建设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和生产基地,向社会大众宣传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和技能,向旅游者提供农业观光休闲场所,昌平区设计了集现代农业展示、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科技示范区,三种模式分别是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区、精准灌溉农业示范区、农业合作社示范区。

  记者在小汤山精准灌溉农业基地看到,果树种植运用了多项高科技成果,处处体现着科技“浇灌”。先进的环境信息感知系统、安全生产视频监控系统、网络传输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管理决策软件系统及各类底层执行机构等,构建了一整套现代化的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根据土壤墒情,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和手机就可实现管灌、微灌等不同方式的精准灌溉。

  小汤山基地负责人高玉祥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示范区的这套“先进设备”。他说,系统以作物根系发达区域土壤含水量为灌溉依据,结合滴灌施肥特点及作物需肥规律,制定出作物各个生育期滴灌水肥一体化方案,由管理决策软件系统统筹控制,实现按需灌溉,合理施肥,分区轮灌。灌溉时,灌溉用水通过滴灌管路,缓缓渗入土壤,当作物根系发达区域土壤含水量达到目标值时,自动停止灌溉。当处于施肥计划或施药计划内时,控制器自动按计划启动水肥一体化设备,设备定量按比例吸入液体肥料或药液,经充分融合后进入灌溉管路,随灌溉水路均匀滴入大田,直接作用至作物根系。

  “小汤山精准灌溉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为农业节水、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灌溉提供了科学指导与服务,发挥了‘样板’作用,对其他地区开展节水灌溉项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 李爱杰说。

  造福百姓
项目建设初显成效

  昌平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期为2013—2015年,截至目前,项目区建设任务过半,成效初显。

  记者在昌平流村镇田间看到,在果园地下埋进水管,并将果园划分成几个地块,每个地块安装1个灌水栓,只要打开灌水栓,接上软水带,几分钟就能完成果园浇灌。

  据了解,2013年项目完成后,项目区灌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进一步调整,年累计实现效益628.39万元,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管道灌溉、喷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微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9,年新增节水能力105.69立方米。

  流村水务站管水员刘富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流村镇利用王家元水库水源作为灌溉用水,减少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村里大部分百姓都种植苹果、李子、桃等,项目建成前一亩地需要浇灌水600立方米,项目建成后现在只需要300立方米,省了一半,很受老百姓欢迎。”

  小农水项目的建设,增加了农业生产能力,为昌平都市型农业发展提供了灌溉用水保障,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普遍好评。随着各项目的如期完成,昌平的节水“阀门”将进一步拧紧,并成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强劲动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10月22日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