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狮吼” “石头”压阵——梧州市河东堤防管理所所长石少刚二三事
□记者 赵建平
今年51岁的李峥,是梧州市的一名冬泳爱好者,从当地橡胶厂下岗后,他每天都要到桂江里游上一段。这里每一片水域、每一段堤防,他都了如指掌。
两年前,他和河东堤防管理所所长石少刚偶然相识,现在成为管理所的一名员工,和其他200多名冬泳爱好者一起成为这段堤防的“耳目”,发现异常情况,会第一时间报告管理所。
梧州这个地方很特别,地处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这里汇集了广西八成以上的水量。三江穿城过,水患年年有,梧州人对水有着复杂的情感。
2004年建成的河东堤防更特别。堤防短短3.5公里,交通闸口11孔,防洪排涝闸2孔,泵站2个,管理人员10名,却护佑着半个梧州城,共同承担着河东片区防洪排涝的重任,石少刚是直接责任人。
少刚石姓,经常被领导同事叫作“石头”,名字里寄托着一种安全感,一种期许。他人正当年,精力充沛,办公室就在江边的鸳江泵站里,和同事一起与4台机组相伴。
工作没几年,石少刚就经历了1998年、2005年特大洪水,深感洪水威胁之巨大,深知堤防稳固之重要。
“一夜暴雨全城淹”,“家家小艇床边系”。每年发大水,江边居民就得全家出动,把家里的东西搬到更高的楼层,梧州人早已对搬家习以为常。
如今,梧州已筑起坚固河堤,滔滔江水,逐渐被大堤驯服。在地势低洼的河东城区,一座座高层住宅拔地而起,如今即使暴雨来了,梧州人也能安然入睡。
这段防洪堤对“石头”们而言,不仅是抵挡洪水的城墙,还是并肩作战的伙伴。
2005年6月21日,梧州汛情陡然升级,原本预计的洪峰水位被调高到26.5米以上,全市进入防汛抗洪战斗状态。当天下午,石少刚与同事在巡堤的时候发现河东防洪堤桂江段小南路口出现管涌险情。他当即联系附近工地,联系调度抢险砂石,先行紧急抢险,为后续抗洪部队到来争取了宝贵时间。
河东“狮吼”,水位上涨,受灾群众转移撤离,负责物资调度的重担落在了石少刚肩上。他设法调集人力物力。抢险人员不足,他四处奔走,招募一批农民工紧急增援;抢险物料不足,他联系周边工地,确保抢险石料、沙土等抗洪物资的供给;抢险运力不足,他多方调集抢险车辆……
直至凌晨,石少刚与同事们终于将河东泵站机电设备撤离,使8台机组免受洪水侵袭,保护了设备安全,“石头”们坚守到撤退的最后一刻。
6月23日12时,河东防洪堤漫顶超过1.2米,26.75米洪峰安然通过,河东防洪堤在建成一年后经受住了惊心动魄的考验。
每年的主汛期,河东所更加繁忙,24小时值班,严密监测雨水情,加密堤防和防洪排涝设施的巡查。每次出现暴雨险情,无论多晚,石少刚都会回到所里值守。
石少刚从广西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水利系统多个部门工作,参加过河西防洪堤、河东防洪堤、长洲防洪堤、河东防洪堤除险加固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年龄不大,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知识和工作经验,让领导同事佩服。
在河东堤防管理所,标准化管理细则、全年主要工作、汛期重点工作、相关责任人等内容一一上墙,一目了然。每个员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人手紧缺,就灵活用好两个班组,各自既要做好所辖泵站管护,又要兼顾做好所里的日常事务。这是2010年石少刚任河东堤防管理所所长后的一项创新。
创新的缘起,是在一次紧急任务中,值班的职工不熟悉操作规程,即使专业人员电话“遥控”指挥,仍未能正确处理,直到专业人员赶到才解决问题。经此一事,石少刚便萌生了抓管理标准化的想法。
集思广益,大家归纳出13条应急措施,贴在办公室,更贴在每个人心里。出现特殊情况,大家心里不慌,能沉着应对。
至今,梧州骑楼的每条柱子上都镶嵌着一个系船用的铁环,每座骑楼的二楼都开有对街的水门,城市到处是与水斗争的印记。石少刚感慨,希望这些印记永远成为记忆。
梧州的12月,依然阴雨绵绵,石少刚又像往常一样,在河东堤防上来回察看。他的身后,绵延数十里的河堤大道,每一个角落都记录着梧州人抗洪的生动细节。10年了,梧州城区再没有进过洪水,这座城市正在成为一个宜居的现代“水都”。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12月24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