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水利“十二五”系列报道之四:山乡甘泉进农家

更新时间:2015-12-31 17:45:12 来源: 作者: 浏览628次 文字大小:
  □记者 孟砚岷
 
1220日,室外的气温降到了零下八度,热气腾腾的灶房里,家住宁夏西吉县吉强镇大滩村的张巧梅麻利地准备着午饭。

  土豆丝切好后,38岁的张巧梅轻轻拧开身边的水龙头,在白花花的自来水里清洗着辣椒、西红柿,喜悦绽放在红脸蛋上。

  圈里养几只牛羊,住进一砖到底的新房,再喝上洁净的自来水,这是张巧梅和乡亲多年珍藏的心愿,如今都一桩桩实现了。

  三年前,清澈甘甜的泾河水,经过200多公里输水管道长途跋涉,流进这个全县缺水典型村庄的家家户户,滋润着张张激动的笑脸。“水贵如油”“头顶星星翻山岭,一根扁担挑沟水”,成为当地群众难忘的记忆。

  在宁夏隆德县庙湾村,53岁村民李满库提起过去吃水难,激动的话里透着心酸:“以前吃水要到沟里去挑,一来回就要几公里,后来沟里水也干了,只好打水窖,常年喝泥糊糊水!”

  在李满库的记忆里,10来岁的他就和家里大人赶着牲畜,来到山脚下的沟里驮水。这条日渐干涸的小河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好水,但它却没有让两岸乡亲摆脱沉重的忧愁:驮水,拉水,建水窖。长期以来,当地家庭一半的壮劳力疲于应付吃水问题。

  由于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10年前,全县仍有97个行政村近13万人饮水不达标。饮水安全,成为六盘山深处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抹不掉的“痛”。安全饮水工作是该县最重要、最紧迫的民心工程,也是造成当地贫困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对于庙湾村256户村民来说,如今住上新房,修通村道,改造农村电网,诸多好事中最高兴的是喝上了自来水。“水的问题解决了,就抓住了摆脱贫困的牛鼻子!”苗湾村党支部书记魏建福如是说。吃水不再难,由此催生了脱贫致富的“裂变”效应:全村60%劳动力得到转移,发展苗木和草畜养殖,年内富裕劳动力外出务工200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30万元。全村养牛500头,户均增收4万元,苗木亩均年纯收入在5千元左右。

  庙湾村成为隆德县农村饮水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42处,城乡一体化净水厂1座,农村净水厂2座,累计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5.5万人,饮水安全实现了全覆盖。

  位于宁夏东南部、六盘山东麓的彭阳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人均水资源仅为339立方米,属资源型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地区。由于常年干旱少雨,吃水苦、吃水难一直是群众面临的一大难题。

  田壕村村民家家都有两眼水窖,一眼喂牲畜,一眼自家用,洗脸水根本舍不得倒掉,放在盆里沉淀后再饮羊。遇上天旱,窖水不够吃,村民只好花钱买高价水,一方水连运费、水价下来达到了50元钱。

  去年101日,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彭阳连通工程开始实施,彭阳县投资1亿多元,建设连通配套北部安家川片区工程,工程从固原东山坡引水工程青石嘴取水,至王洼镇墩墩梁进水厂与配水工程连通,铺设管道近200公里。

  2014121日,随着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彭阳县北部安家川片区联通工程正式通水,彭阳县北部交岔、王洼、草庙等7个缺水的乡镇8万多人用上了自来水,当地群众多年吃水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今年年底,该县红茹河片区连通配水工程将全部建成,全县农村饮水工程水源奖全部由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替换,建成同源、同质、通网的城乡供水体系,安全覆盖率达92%,自来水入户率达80%以上,农村饮水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2010年以来,固原市共建成面上集中供水工程60处,解决了46万最困难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生态移民新居供水工程51处,保障了9万生态移民供水入户。投资39.4亿元的全区第一民生工程—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线开工建设,特别是201310月历时5个月超常规建成西吉县城应急供水工程,使备受缺水之苦的12万城乡居民喝上安全洁净水。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农村饮水问题是老百姓所面临的最直接、最实际、最关心的生活问题。“十二五”期间,宁夏全力加大重点工程建设,倾力发展民生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48处、分散供水工程1400多处,解决了139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80.7%,全区316万城乡居民告别了“水贵如油”的苦涩历史。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12月30日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