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治水管水助力四川巴中发展
兴水治水管水助力四川巴中发展
四川巴中,地处秦巴山区,贫困区集中连片。这里是渠江重要的支流巴河流域,季风气候和多山地形,让这里长期存在工程性、季节性和水质性缺水等顽疾。如欲脱贫,巴中必须兴水。
“十二五”以来,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核心目标,巴中加大水利投资力度,以大型水库工程为依托,以农田水利为抓手,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巴河治理。兴水以富民,巴中水务谱写一曲扶贫攻坚的赞歌。
一个关键——大工程攻克水旱频发老问题
12月初的大巴山,气温已降至零摄氏度以下,红鱼洞水库工地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我们不能停,早一天建好,我们早一天受益!”这是所有施工工人的心声。
2011年以前,巴中仅有3座中型水库,无一座大型水库。在水旱频繁的渠江流域,单凭这些家底想要确保无虞,非常困难。曾几何时,雨季是巴中水务局最为揪心的季节:想要调节境内河流,却无工程可用!“十二五”以来,依据渠江流域防洪规划,巴中开工红鱼洞大型水库和天星桥水库、湾潭河2座中型水库枢纽工程;建成牛角坑、二郎庙、双桥3座中型水库,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7亿立方米。千百年来大巴山靠天吃饭、见雨就涝的局面换了新颜。
过去5年,仅大中型水库管理局,巴中就增加了13个。巴中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抓紧推进江家口、青龙嘴等8个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期间再开工建设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6座。
大型工程强筋健骨,小型工程丰满血肉。过去5年,巴中治小型病险水库349座,新建中小河流堤防35公里,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域的防洪预警和指挥网络系统。
江河安澜,变害为利。奔腾千年的大巴山之水,停下脚步,滋润这片土地,这理想,正慢慢实现。
一个责任——180万农民喝上放心水
11月,一个消息从巴中传来:过去5年,巴中解决18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2011年—2015年,巴中累计完成水务投资102亿元,这个数字比“十一五”增长4倍。在巴中市水务局负责人看来,其中最能反映民众意愿的,在于普及农村自来水。
大巴山区崎岖不平,为了喝上一口干净水,聚居在大山深处的农户们绞尽了脑汁。如今,走进山里人家,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流而下。“十二五”期间,巴中统筹城乡供水,按照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的原则,新建千吨万人以上规模水厂24处、小型供水工程1894处。截至目前,巴中日供水能力已经达到35万立方米,满足了城市新区、旅游景区、巴山新居的用水需求。
城乡端上一碗水。巴中将主城区、经济开发区之间的供水管网连通,三个大水厂之间可以双向供水和水源共享。
检测水质,自来水普及有量也有质。为确保水源水和出厂水水质,并不富裕的巴中,先后投资20多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及截污管网工程、水质检测设施。
2015年,耗资近500万元建设的县区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检测中心投入使用,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建立了水质检测室。
主城区实现雨污分流、污水入管。从2011年开始,巴中全市新建污水处理厂(站)48个,新建排污管道310公里。3年之后,巴中市主城区实现了雨污分流,污水全部收集的目标。
如今,巴中的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6.3万吨,对比“十一五”末,巴河巴城段每年的污水直排量减少了110万立方米。
一个目标——巴河安澜巴中安然
巴河安澜,巴中安然;巴河洁净,巴中干净。
巴河,巴中市的母亲河。市区内,近20公里河道蜿蜒曲折,装饰着千年古城。“水是一个城市的灵气,巴河关系到城市的品位。”从2011年开始,巴中市将巴河治理列入民生工程,16公里的河道内和沿线730公顷的堤防、道路、绿化系列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4年的艰苦实施,建设任务基本完成,规划目标基本实现,景观亮点纷呈。
2年内,巴河的河堤修葺一新,咆哮了千年的巴河开始温顺;4年内,巴河沿线的河堤上,栽满杨柳,布满风景;5年来,巴河沿线的游乐设施拔地而起。
巴河治理从安澜开始,2011年起,近20公里的巴河河道上,巴中累计投资26亿元,加固了巴河沿线23公里堤防,修建14孔闸坝,疏通河道27公里。
工程手段治标,生物手段治本。在过去的5年内,巴中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6平方公里,每年水土流失量减少120万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化波涛为暖流,化浑浊为清澈。如今,漫步在巴中城区,抬眼望去,12万平方米绿化带和5.6万平方米的水域,正波光粼粼、绿意盎然。(巴中市水务局)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