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推进大力生态水利建设
南京市江宁区推进大力生态水利建设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围绕“五水和谐”目标,打造“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法治水利、人文水利”,通过落实村庄管理新模式,推进生态水利建设,打造绿色幸福家园,取得了显著成效。江宁区淳化街道的马场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生态水利建设融入历史文化传说故事。初秋时光,来到马场山,这个不久前在“首届中国旅游金奖全国总榜单”上,获选“美丽中国·最美乡村”大奖的马场山,虽然只是个仅有56户181口人的小山村,却依托300亩山地和350亩水面构成的半山半水天然景观,通过以水环境为载体的综合整治,成为江宁区去年重点打造的5个“新金花村”之一。
来到马场山,近百亩的格桑花一眼望不到边,身处其中,宛如沉醉于随风摇曳的花海。尊贵的高原来客,在这纯朴宁静的小山村,与当地稻田、葡萄及莲花和谐相处,不禁令你联想到数千里之外的喜马拉雅山。马场山,传说是三国时周瑜都督建造马厩、养马放马之地。如今,在马场山周边不仅能从尚存的“周郎桥”“吴帅墩”“姊妹桥”等史迹中感受悠久淳厚的历史,还能在新建造的微型三国村里浏览周瑜大营等景点,或到跑马场一展身手。
淳化街道水利站站长苏兆福介绍,马场山村原来有一个浅水滩——面积足有200多亩的“九莲湖”。为让水系贯通,水利部门专门请来规划单位设计,在此筑起一条长200多米的土坝,水面扩大了一倍;又修建6座滚水坝,形成水、草、亭、榭、民房错落有致的生态湿地景观。苏兆福说,马场山列入江宁区“新五朵金花村”建设后,近两年进行了街道绿化,实施了雨污分流,安了路灯、电话,线路都埋到地下,房屋保持原样,只是外立面粉刷了一遍。村容村貌为之一变,环河小路、河边水榭、临街小桥,成了一个碧水绕村落、户户垂杨柳的旅游休闲好去处。
种地农户当上了农家乐老板。59岁的村民甘余森,是土生土长的马场山人。他说,过去水塘里全是杂草。他指着村前那个12亩多的大水塘说,这是把3个塘合并而成的,原本为养鱼,现在被一家园林公司收回打造成了村前景观河。
甘余森说,村子没改造前,全村只有一条循环路,两米来宽,汽车开不进去,骑电瓶车到镇上也得绕40多分钟。现在村里修了3条循环路,到镇上卖菜、卖鱼,10分钟就到了。说起村里的变化,他如数家珍:马场山共有两个自然村,300多亩水田,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种油菜,一年两季。过去没有水利保障,这里地势高,浇地使用句容河的水还得用水泵抽,每亩地水电费就得花70多元钱,收成还时好时坏,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如今,有了水塘,可以自然蓄水。特别是有了水利站建设的3个蓄水2万立方米以上的当家塘,不仅解决了抗旱问题,老百姓用水就地取水,不用花一分钱。
说起自家变化,甘余森越说越来劲,村子的水环境大大改善,村里不少农户开了小超市和农家乐。去年2月,自家开了一个农家乐,当上了老板,有2个餐厅,节假日客人多院里还能摆4个餐桌,特别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我家每天能接待60多人次,“年收入人均1万多元,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南水)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