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春笋看美丽新村
望山见水、触摸乡愁。一走进川中地区三台南路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精准扶贫试验区,多彩的山水、秀丽的乡村正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起来。这是一方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投资热土,也是以农田水利为支撑,加快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兴业福地。走进“综改区”到处都涌动着开发开放,创新创业的新风光!
雨后春笋看美丽新村
——三台南路绵阳市农村综改区建设纪实
斗转星移、千年更迭,这是一片古梓州文明智慧的沃土。在三台县2600多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位于郪江周边,有一大片连绵起伏的深丘地带。这里的区位优势独特,地处川中成渝经济圈腹地,成南、绵(遂)渝高速发展带北侧,位于三市(绵阳、遂宁、德阳)四县(三台-射洪-大英-中江)交汇处,属于成都平原经济圈的2小时交通圈以内,承接成渝经济区辐射;这里生态条件良好,属于四川盆地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森林覆盖率达34.5%;这里生产资料丰富,耕地面积达到25万亩、林地5.6万亩、乡村水域3600余亩,且开发成本低廉;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郪江汉墓群、云台皇家道观),1个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郪江古镇),1个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云台风景名胜区) ;这里群众勤劳淳朴,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意愿强烈。但这里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优、农水基础设施欠账、特色产业发展滞后、人居环境和教育医疗条件较差等现状,与其自然资源丰厚、地理位子独特以及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极其不符。脱贫致富、建成全面小康已成为人心所盼,改革开放、跨越发展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
实事求是的方略
近些年来,中央和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先后确定了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川西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四大重点扶贫区。像三台南路这种丘陵地带,既远离重点城市,不能接受辐射带动;社会资本缺乏投资兴趣;基础较差,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又不属于国家和省上确定的重点扶贫区。这些地方人口众多,发展滞后,却容易成为扶贫的盲点、全面小康的短板。三台南路16个乡镇,特别是最偏远的七个乡镇,由于区位相对偏远、资源缺乏、产业薄弱,包括交通、水利、村镇等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条件相对滞后,至2014年该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比绵阳全市平均水平差近3000元,要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任务紧迫而繁重。沿袭既有的发展模式和传统的种植、养殖产业结构,该区域就不能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只有通过党政推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激活沉睡的各类资源,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创业的激情,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调动各方力量主动参与,才能尽快改变落后的面貌,实现小康生活的追赶跨越。基于这样的认知,2015年1月,中共绵阳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决定在三台南部农村丘陵地区设立全市农村综改区,以连片精准扶贫为重点,探索“三年见到明显成效、六年与全市同步小康”,打造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四川丘区“三农”改革发展新路。在第一时间,绵阳市和三台县抽调农村综改区指挥部工作人员和驻村挂职干部共计89人,其中72人担任36个重点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副书记;19人专职在指挥部工作,已全部进入工作角色,彰显出了过硬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农村综改区指挥部还成立了规划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村镇建设、社会事务、政策宣传等7个专门工作组,明确了职责任务,健全了工作制度,起到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的作用。
民生至上的决策
人民勤劳,善谋图变。一个伟大的深化改革新政策犹如一片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新的开放性决断如一场春鱼,滋润了神州大地。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在全国上下打响决战贫困的特殊战役之中,中共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在这片土地上,设立并启动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精准扶贫)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偏远农村精准扶贫开放合作的样板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村深化改革的先行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示范区。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绵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的战略部署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六年与绵阳市同步小康”的总体要求,三台境内的“综改区”建设遵循“全域规划、分步实施、组团发展、成片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扶贫攻坚为决战重点,以改革创新为振兴手段,以农村党建为根本保障,以全域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通过市县联动、社会参与,充分激活基础条件,激发基层创新创业的激情,通过体制、机制再创新,探索出一条农村丘陵地区加快跨越发展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路径。全市农村综改区覆盖三台南路丘陵地区16个镇乡533平方公里45万人,分核心区、辐射区和带动区。其中核心区包括宝泉、建中、协和、紫河、广利、双乐、景福7镇乡36个村,辐射区包括周边资源禀赋类同的郪江镇、安居镇、观桥镇等10个镇乡91个村,带动区包括新生镇、鲁班镇、曙光乡、乐加乡、玉林乡等区间。这一决定,点燃了三台南路偏远乡村数十万群众的致富热情,照亮了这片天地加快发展、实现历史新跨越的崭新路径。
技术先行的举措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为认真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川中丘陵贫困地区再发展,确保2021年同步建成全民小康社会,自绵阳市农村综改区组建以来,在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绵阳市和三台县各级党政的高度关注下,各相关部门与基层镇乡、村社竭力配合,全体民众倾力支持、主动参与,已取得初步成果。现目前,“综改区”大农村、大农业谋篇布局基本完成,农村精准扶贫试验区总体规划,11个镇乡的“十三五”规划,以及产业、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幸福美丽新村专项规划以及新村聚居点设计基本完成。同时,坚持农村基础设施先行的举措,树立“筑巢引凤”的理念,切实改善发展条件和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和返乡农民工就近创业。2015年度通过“1+5+4”建设工作的重点启动(即1个景福重点场镇建设,景福镇鲜家嘴村、双乐乡状元碑村、双拱桥村、宋观庙村、王家堰村5个重点建设村和鲜家嘴村、宋观庙村2个新村聚居点,状元碑村藤椒产业、宋观庙村甜橙产业2个产业发展点共4个示范点,以此带动周边地区和整个农村综改区的崛起。而且还明确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聚居点建设、文明卫生整治、场镇改造等6个具体方面建设内容,通过大力整合涉农涉水项目资金,积极投向重点区间,力争11月底之前吹糖见米。);当前,涉农涉水资源整合力度空前,已组织整合各类涉农涉水项目资金近2亿元;相关粮油、畜牧、经果、旅游等产业的支持性政策陆续制定,还重点出台了《项目建设管理推进办法》,保障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水设施基础建设、教育医疗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落实特殊性扶持措施。在综改核心区,基础工程加快推进,中涪路、建紫路等5条县乡道路已完成可研,126公里村社道路开建,现已完工34公里,核心区省级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陆续开工,景福镇鲜家嘴村、圆坝子村、廖昌沟村、松树湾村,包括双乐乡的王太沟村、状元碑村、宋观庙村、双拱桥村、王家堰村、大石包村、钟和楼村其水利投资超过2700万元。将陆续新建、整治末节水利渠系50.64公里,精修、整治山坪塘66口,改造提灌泵站2座,维修、整治石河埝23道,新建蓄水便民池71口,可在今年11月底完成项目主体建设目标。同时,2016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已在9月底规划,该民生水利还将惠及紫河、协河、广利。当前,农村综改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已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三农”问题是建成全面小康的根本性问题,为此,市县两级部门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持续加大村(居)“一线”工作到位对接力度,确保援建帮扶措施更加深入细致,使得综改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发展后劲更加强悍,从而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成为新的梦想旋律。
产业跟进的效应
三台南路农村综改区的发展瓶颈主要是区位和资源条件不利,基础设施滞后,道路通行能力差,村社道路硬化率仅为39%;水利投入不足,硬化率仅为5%,农毛渠硬化仅为8.4%,季节性缺水突出,公共服务欠缺,教育水平较低,医疗设施严重不足,人居环境较差。综改区现有土坯房(含危房)4377户,占农房的28.8%;农村卫生环境设施匮乏,个别地段环境污染较重,外出务工成为主要收入,贫困率达18%,群众增收乏力。特别是传统种养殖“自然经济”无规模、无特色、无优势。为此,农村综改区建设指挥部因地制宜确立了“粮油下田、经作上山、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品牌引领、三产互动”的建设方针,着力探索“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农业园区+专合组织+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等多种农村经营模式。而且,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以农民群众利益联结为核心的增收带动机制,推行“折资入股、订单收购、二次返利、统分结合”等模式,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产业的支撑作用,切实助农增收。现目前,相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同步跟进,而且,成功签约引进农业项目4个,总投资达3.5亿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个;农村改革逐步深化,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探索丘区“互联网+农业”新模式等工作全面启动;扶贫攻坚纵深推进,制定了(2015-2017)扶贫攻坚总体规划,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明确了帮扶措施……等等。另一方面,坚持农房改造与新村聚居点建设相结合;新村建设与旧村整治相结合;村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公共服务与乡村治理相结合,按照“建、改、保”分类推进土坯房(危旧房)改造,实施农房“五改三建”,发展好庭院经济,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模式,改善人居环境。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三台南路绵阳市农村“综改区”将是一片欣欣向荣、和谐发展的“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画卷。(绵阳市三台县水务局 陈港 谢勇)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