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中的太阳
一滴水中的太阳
斗转星移,栉风沐雨,就是为了灌区这方群众的安居乐业、民生幸福。26年的水库一线坚守,她——李晓燕,把理想和信念融入到响水滩这片清水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抒写了一位普通水利人的党性观念——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她的工作与水有关。
6月的翠湖,山清水秀,翠色可人。这名声在外的“川东西子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名字——响水滩水库,这是四川省岳池县城10余万人的生命水源。守护这一库清水,便是她的使命:
她维护着水质纯净——在深夜的水库上,常有一个不倦的身影,刚正不阿地劝诫破坏水库水质的盗鱼者;
她阻止着洪魔肆虐——在如注的大雨中,常有一个柔弱的身影,全神贯注地关注随时可能上涨的水位线;
她让农田饱饮甘泉——在干旱的沟渠边,常有一个执着的身影,不停歇地疏通灌溉万千农田的输水渠;
……
倾情护水,转眼已是26年。26年前,一位妙龄女孩,因心存感恩,决心与水为伴;26年里,一个倔强女子,因责任在肩,默默勤学苦干;26年来,让一个多病的妇女,因坚守初心,始终无私奉献。
26年!为了这一库清水,她昔日风华不再,而岁月之箭,已在她脸上镌刻下深深的皱纹。是什么力量,让她坚守这库清水而不离不弃?6月22日,《广安日报》记者来到岳池县花园镇响水滩水库,聆听一库清水的倾诉,走近本文主人公——响水滩水库管理所副所长李晓燕身旁,寻觅她26年坚守的足迹。
燕子放弃翱翔蓝天,她克服艰难困苦,顶住外界诱惑,秉承父亲和老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
她作库中“一滴水”——与水库结缘,只因一次偶然。
那是1989年,在南充电大读法律大专的李晓燕,偶然得知岳池水务局招工的信息,怦然心动。出生在岳池朝阳乡牛王庙村的她,13岁母亲便离世,父亲独自拉扯兄弟姐妹4人,家境颇有些困难。“早一天出来工作,就早一天减轻父亲的重担。”李晓燕放弃了做一名法律工作者的梦想,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功通过考试,她来到了响水滩水库。那一年,李晓燕21岁。
上班之初,每天坐着巡查船“游湖”,着实让她新奇惬意。然而,刚工作没几天,李晓燕就感受到了在水库工作的艰难和单调。李晓燕参加水库渔场的突击行动。令她难以置信的是:工作了多年的老同志,竟然还得亲自担粪养鱼!虽然没有分到担粪的工作,但李晓燕的活儿也不轻松:和一个女同事一起,将重七八十斤的亲鱼从一个池子抬到另一个池子。池子间窄窄的田坎仅有300米远,李晓燕咬着牙走了10多分钟。
一天工作下来,全身酸痛的李晓燕翻来覆去睡不着:好不容易跳出农门,还要再干又苦又累的活儿吗?这样的工作,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吗?李晓燕真有辞职不干的想法了。
作为四川省劳模的父亲知道了女儿的心事儿,语重心长地告诉她,“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一席话醍醐灌顶,李晓燕选择留下,在水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位老水利人的拳拳深情,更让她坚定了留下的信心。水库一位南充籍老职工,病逝前叮嘱儿子:“我走后就将我的骨灰埋在响水滩水库附近,继续守护水库。”深受感动的李晓燕,从此甘做一名水利人。
2008年水库改制以前,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通过多种经营维持运转。最多的时候,水库工作人员达124人。人多收入低,发不起工资是常有的事。每个月,水库工作人员拿到手的工资大大打折——顶多只有六成,少的时候仅有两成。从2007年2月开始,连续9个月,李晓燕一分钱工资都没有领到。
那些年,正是李晓燕经济捉襟见肘的时候。1995年,李晓燕的女儿出生了。因为工作忙,李晓燕不得不请保姆照顾女儿,直到女儿年满9岁。她的工资,还不够支付聘请保姆的费用。
“困难总是会过去的。如果我不做,谁来做呢?”早在1999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之时,李晓燕这样对自己说,也这样对同事说。
李晓燕的好多同学都下海发了财,得知她的窘况,纷纷开出高薪聘请她到自己公司上班。李晓燕一一婉言谢绝。其实,但凡有些门路的同事都离开了,水库的124名职工只剩下40多人。丈夫李兴才也劝李晓燕不要上班,安心回家照顾孩子。李晓燕却反过来说服爱人,水库有着供水、防汛、灌溉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啊!
看似单调的工作,却事关群众生活之需,事关农业生产之需。李晓燕硬是在学中干、干中学,用心履职践行——
从“门外汉”到管理能手——心无杂念,坚守平凡。
李晓燕决心在这水库管理的平凡岗位上奉献光和热。刚参加工作时,学法律出身的李晓燕,对水利工作的理解仅限于“把水库看好就行”。1993年,李晓燕到水库办公室工作。刚开始做会议记录时,同事们口中一连串的专业术语,让她摸不着头脑。
“原来水利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肩负基层水利事业发展的重任,必须成为兴水、护水的行家。这是李晓燕对自己的要求。
水利工作千头万绪,必须成为什么都懂的“杂家”。李晓燕主动请缨,到专业要求高的科室去工作、学习。工程科、水利科、水文站、综合经营科……水库的每一个科室,都留下了李晓燕的身影。
曾因为一个晦涩难懂的专业用语,李晓燕整天吃不好饭、睡不着觉。到处找书学习、查阅资料、请教同事,成了她工作之余最大的事。
只懂皮毛怎么行?李晓燕报考了水利水电专业的专科和本科课程。白天上班,晚上自学,周末上课,李晓燕把日程安排得满满的。那些年,李晓燕甚至没有多余的时间陪陪家人。刻苦地学习、思索,李晓燕终于从“门外汉”变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水利管理能手。
2009年7月一天深夜,突降暴雨。值班的李晓燕凭着专业知识和职业敏感判定:管理所兼管的红坡盖水库正在抢修的滑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主干渠渠首将出现更为严重的滑坡险情。
想到这里,李晓燕立即带上专业技术员,冒着倾盆大雨来到现场。查看完险情,李晓燕果断采取“在渠道上游开口泄洪”的紧急避险措施,不但避免出现严重的滑坡险情,更保证整治工程顺利进行,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这些年来,她利用周末走遍了全县大小水库,踏遍了所有灌区。李晓燕综合分析自己记录的1000多个数据,撰写成了《浅谈岳池县中型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的潜力》。这篇论文,为响水滩水库2014年节水改造项目成功申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今年7月,节水改造项目即将启动。明年春天,库区2.6万亩灌面渠道输水利用系数将由原来的38%提高到89%。
这些年来,她修订的响水滩水库防洪运行调度方案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让水库经受住洪水考验;她参与对响水滩水库右干渠倒虹管、中干渠唐家沟渡槽等18处重要水毁工程修复进行设计和施工,被评为优良;她参与完成的响水滩水库枢纽病害除险加固工程,得到省水利厅肯定。
干中学,学中干,学习钻研成为了她的事业。李晓燕成了单位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的技术骨干。2007年,她被组织上任命为响水滩水库管理所副所长。
风里来、雨里去,吃苦在前——践行最初的诺言。
在基层水利战线工作的每一天,李晓燕以柔弱身躯和坚定的信念,始终绷紧心中的那根弦。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接连的暴雨,让李晓燕夜不能寐。
守护水库26年来,不能安枕已是李晓燕的常态。
完善防汛、抢险预案,准备防汛物资,检查溢洪道启闭设备和闸门,巡查水库枢纽隐患险情……每年汛期来临之前,这些都是李晓燕的“必修课”。“一旦大坝垮塌,半个岳池县城就会被淹没,下游的五排水库也将面临垮坝的危险。”李晓燕说,为了库区下游数十万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一点也不能马虎。
到了汛期,李晓燕更是绷紧了弦。每当下暴雨的时候,女儿最希望妈妈陪在自己身边。可那正是李晓燕最忙碌的时候,女儿接连好多天,连妈妈的影子都看不到。
2009年7月17日上午,响水滩水库上游普降暴雨,达到了限制水位,下游20多万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这时,在抗洪岗位上坚守多日的李晓燕病倒在办公室。领导责令她并叫人护送上医院,她坚持不走:“在这关键时刻,我怎么能离开?”拗不过她,同事朱德辉只好把医生请到办公室。一输完液,李晓燕又拖着虚弱的身体投入抗洪救灾工作中。
守护水库,李晓燕身先士卒,比男子更能吃苦。曾有不少男同事调侃:“燕子,你行吗?”李晓燕的回答斩钉截铁:“你们男人能吃的苦,我们女人同样能担当。”
没有防汛任务的时候,治理水环境、改善水质是李晓燕心中的头等大事。库中放养的花白鲢,能净化水质,但也是一些人眼中的“猎物”。深夜,李晓燕常常被急促的电话声惊醒。
2014年冬天,凌晨4点,村民打来举报电话:有人在水库偷鱼。接到电话的李晓燕带上值班的同事,立即出发。坐在巡查船上,穿着军大衣,头戴棉帽,李晓燕仍冷得瑟瑟发抖。寒冷的风刮在脸上,刺骨的水打湿衣裳,李晓燕全然不顾。盗鱼的人看到领队的是一个女同志,气焰嚣张,甚至向巡查队员扔起了石子。李晓燕毫不胆怯,在同事的帮助下将偷鱼男子带回办公室。
“你还这么年轻,做什么不能养家糊口呢?可是没有了花白鲢,水库水质会变坏,人们喝不上放心水,后果多么严重啊!”经过李晓燕耐心细致的劝导,偷鱼男子最终认识到错误,主动上交了捕鱼工具。这时,天已大亮,李晓燕让同事们回家休息,自己留在办公室打了一个盹,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白天查水位、清垃圾、打捞漂浮物,深夜禁投饵、查投肥、打击偷鱼者。26年来,在李晓燕等人的努力下,响水滩水库和红坡盖水库水质常年保持Ⅲ类接近Ⅱ类,高于一级饮用水源水质基本标准。
库水是重要的生产用水水源。渠道通畅,农业用水才有保障。无论春夏秋冬,李晓燕的身影都会出现在水库的所有渠道边——巡查渠道。
这可是件苦差。尤其是夏天,天热不说,茅草扎人,蚊虫叮人。女同志天性爱美,李晓燕最爱裙装和高跟鞋,可是这些年,炎炎夏日,她只能穿着长裤、布鞋,包裹得严严实实。
清除堵在水渠的杂物,堵塞水渠漏水的口子,加固临时堤坝……同事们还记得,她徒手扒开堵塞水渠的杂物,不小心挖出被随意丢弃的死猪、死鸭,吓得花容失色;同事们已数不清,她曾多少次被荆棘划破皮肤血流不止,她曾多少次在水渠边摔倒了再爬起来,她曾多少次因中暑倒在杂草中昏迷不醒……可是,每次争着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总是那个瘦小的身影。
换来大地的丰收——奉献的脚步总是铿锵有力
尽管病痛缠身,李晓燕用近乎于倔强的执着,守护着这库清水,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守护着库堤沟渠,让百姓在洪涝灾害面前安然无恙。李晓燕的办公室有一个小冰柜,一个砂锅。第一次见到这些“特殊”用品的人,都以为这是李晓燕给自己开的“小灶”。其实,砂锅是用来熬药的,冰柜正是用来储存药水的。
这是因为,李晓燕常年病痛缠身,是个“药罐子”。1996年,因为囊肿,李晓燕手术切除了半个卵巢及附件。每天,李晓燕都要服大量的中、西药来治疗疾病,减轻病痛。李晓燕中午从不回家休息,夜晚也常常在水库值班,她每天三次所服用的中药,就得在办公室煎煮。
现在,同事们最担心的是李晓燕巡查时受伤出血。
这还得从2010年说起。有一次,李晓燕突然牙龈流血不止,不一会儿血就溢满了口腔,连续3天都止不住,就连眼睛也开始充血了。正忙得不可开交的李晓燕不以为然,同事们却吓坏了,强行把她送去医院。检查结果,李晓燕患有严重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没有切除的一侧卵巢囊肿,也在增大增多,面临着恶化的危险。医生叮嘱她必须马上住院治疗。
也正是在这时,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开始了,局里抽调她到刚成立的县水普办工作。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李晓燕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自己的病情丝毫没提。在水普办的日日夜夜里,白天下乡普查,晚上加班填表。虽然上班地点离家更近了,但家人想见一面更难了。丈夫又生气又担心,一直劝她赶紧住院治疗,李晓燕总是说:“手里的活忙完,我就休假。”
没等到工作做完,李晓燕就倒下了。2012年2月,李晓燕住进了解放军304医院,接受了两次自身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不曾想,没几天,同事们就接到了她打来的电话。“小车,我电脑桌面上的水普资料还没整理好,请你帮我完善一下。”
“小刘,这段时间游客较多,库区水面的漂浮物一定要打捞干净!”电话里,她的声音那样虚弱但又那样坚定。那时,李晓燕牵挂的水普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3月6日做完第二次手术后,第四天就再三恳求出院。医生千叮咛万嘱咐,叫她一定要在家好好疗养,按时复诊。
一回到家,李晓燕就把医生的嘱咐抛到九霄云外,第二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可谁知道,当时她手术伤口还有炎症未消!平时10多分钟就能走完的上下班路程,那时她要用近50分钟,走得满头大汗。执着换来了回报,水普工作结束后,岳池获得了“全省水利普查先进县”的殊荣。
为了让李晓燕更好地休养,局领导决定留她在县城机关工作。李晓燕婉拒了领导的好意。她说,我在水库积累的工作经验,只有在水库工作才能发挥作用。
2013年4月底,丈夫好不容易联系到304医院的床位,催李晓燕尽快去复查。可是,那一年,干旱严重,灌区田地龟裂,超过七成稻田因为干旱栽不了秧。千斤粮万元钱示范基地的业主们叹着气,准备放弃。水稻业主吕伟平,甚至收拾好包袱,准备回老家。
李晓燕着急上火,哪里还顾得上治病?每天背着中药水和西药,李晓燕和同事不分昼夜在渠道上巡查。那段时间,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同事田兴国担心李晓燕扛不住。李晓燕总是笑笑:没事。说完,她瘦小的身影又消失在黑夜里。
其实,在病痛难忍、疲惫不堪的时候,李晓燕何尝不想停下脚步歇歇!但她看到灌区群众焦急的面孔,李晓燕只能在心中默念,“不能停下!”40多天的抗旱保栽,李晓燕和同事没有休息过一天。灌区群众感谢他们,送去了写有“旱年送来及时雨、百姓回报感恩心”的大红锦旗。
原本灰心丧气的吕伟平,看到哗哗的水流进干涸的稻田,眼睛一下亮了。有了水,吕伟平和其他业主们重拾信心,及时把秧苗栽进田里,挽回了巨额损失。“原本以为投入打了水漂,没想到还能起死回生。”吕伟平说到这事,至今仍充满感激。庄稼得救了,灌区实现满栽满插,可原本就瘦弱的李晓燕体重又下降了10多斤。
李晓燕的执着,李晓燕的率先垂范,成就了一群水利人共同的坚守。身患胃癌的陈光华,前一天动完手术出院,第二天就出现在水库照常工作;年近退休的秦跃明,身患严重胃病,却在每年汛期连续多日主动值班,妻子不得不在单位搭了一个小灶台为他做饭;年迈的父亲身患疾病,李全林没有请假回家,而是把父亲接到水库宿舍;车帮斌和妻子登记结婚那天,到民政局办完手续就赶回了办公室,直到第二天凌晨两多才下班回家……
当看到库水清澈全城人民喝上放心水时,当看到洪涝灾害面前百姓安然无恙时,当看到大旱之年农民丰收在望时,李晓燕和她的同事们,都会从心底涌起自豪和欣慰。李晓燕说,其实,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嘉奖。
记者感言:
李晓燕有两个家,一个位于岳池县城的家,一个在水库管理处。在水利战线上默默坚守26年的她,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在自己家的次数少之又少,却在水库留下了一个个朴实无华又令人动容的故事,让我们肃然起敬。
李晓燕的工作涉及供水、防洪、灌溉,哪一项都关系到民生福祉,哪一项都容不得半点差错。李晓燕说,“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的只是一些平凡的事。”李晓燕所做的事确实平凡。关键是,26年如一日地坚持。这,恰恰是最难能可贵的。
把一次选择,当作一生追求;把平凡岗位,做得无怨无悔。她是水利事业的普通人,也是勤于奉献的排头兵。李晓燕26年的坚守,这一库清水已经折射出了她平凡中的高尚,因为她已成了这一库清水中的一滴,她的理想与信念正在这库清水中熠熠闪光。(《广安日报》记者)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