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通过验收
8月20日,《陕西省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审查验收会在西安召开。来自中国水科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单位专家一致同意《规划》通过审查验收。为全面推进水文化建设,践行陕西“文化强省”战略,加大陕西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力度,依据《陕西省水文化发展规划(2013—2030年)》,从去年10月起,省水利发展调查与引汉济渭工程协调办公室组织编制了《陕西省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
与会专家在听取规划单位汇报、认真商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认为《规划》编制总体思路清晰、定位准确、涵盖全面、方向明确、措施可行,基本同意通过审查验收,并提出了一些修改补充意见。专家组认为,编制《规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具体行动;是繁荣和推动陕西水文化建设、挖掘底蕴、彰显魅力、继承创新的有效之举;是水利厅近年来领导重视、齐心协力推动水文化建设、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积极结果。专家组指出,水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涉水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较高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经济等价值的工程和非工程物质以及各种传统表现形式。
陕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炎黄子孙、华夏文明的源脉和故乡。经过十三个朝代的建都整治,其中周、秦、汉、隋、唐五个朝代统领全国,水文化历史在三秦和九州大地演绎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众多的水文化遗产承载着陕西悠久的历史,凝聚着一个民族的辉煌创造,镌刻着三秦人民的伟大精神,是陕西水利人文化自信的根基,是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因此,根据水利部关于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和陕西文化强省战略的有关要求,编制陕西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利用规划、全面推进陕西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