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治理中小河流千里疏浚保安澜

更新时间:2015-01-23 12:49:18 来源: 作者: 浏览923次 文字大小:

北京市治理中小河流千里疏浚保安澜

发源于永定河右岸门头沟九龙山的小清河,流经丰台和房山两区。多年来,小清河并不“清”,河道中充斥着垃圾、污水,有些河段甚至被房屋占据。从过去的照片可以看到,小清河房山丰台交界段河道宽度仅有10米,一侧荒草丛生,一侧直接被高高的围墙挡住。

  2012721日,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来袭。灾难过后,人们将目光投向了低洼路段毗邻的小清河。作为丰台河西地区和房山东部最重要的防洪排涝骨干河道,小清河河道的疏浚治理,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136月,小清河丰台房山共管段治理工程启动。经过两个阶段的治理,小清河河道已经保证了今年汛期的行洪安全。剩余的3.14公里河道治理完毕后,河道宽度将达到30~75米,全线将达到50年一遇的行洪标准,肩负起保护20万余人防洪安全的重要职责。

  小清河的治理,仅仅是北京中小河道治理工程成果中的一小部分。北京市有中小河流百余条,是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小河道水利工程也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城乡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北京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河流防洪压力加大,水污染加重,中小河道的疏浚治理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场整治中小河道、根除城市内涝、护佑首都安澜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千里疏浚:中小河流大治理

  “7·21”暴雨敲响警钟,加快推进中小河道水利工程建设刻不容缓。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小河道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高防洪能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年)》(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在2015年前分四个阶段完成1460公里中小河道防洪达标治理,实现全市中小河道防洪标准,消除小水库、小塘坝、小流域安全隐患,建成相对完善的流域防洪体系。

  中小河道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治理工作以堤坝加固、岸坡整治、清障清淤为主线,增强河湖连通性,完善“渗、蓄、滞、排”的全市防洪排涝体系,为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打下基础。同时明确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强化运行管护机制建设,提高整体防洪排涝能力,为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和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目前,第一阶段34280公里治理任务和第二阶段72500公里治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去年和今年汛期的强降雨中,治理河道未出现积水问题。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的“2·26”讲话和在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3·14”讲话,就水安全问题进行了精辟论述,对保障水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第三、四阶段中小河道治理在任务计划安排上,与北京节水管水、治水兴水各项工作进行统筹衔接,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镇防洪排水安全为目标,着力提升首都水安全保障能力,更好促进首都持续健康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据了解,第三、四阶段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结合北京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了中小河道治理的目标:实现河道行洪达标,以提高防洪排水能力,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城乡防洪排水体系,保障中心城、新城、重点镇以及其他重要区域的防洪安全和排水顺畅;兼顾推进构建河湖水系循环体系,治理河道初步实现引排得当、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的生态功能。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第三、四阶段的680公里河道治理任务将同步实施。

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治理

  自此,北京市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的三年四个阶段的水利工程建设。

  北京市将中小河道治理的目光瞄准了水务普查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以《方案》中提出的四类河道为主,即洪涝灾害易发、工程设施薄弱、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道。坚持推进河湖水系连通,人工连通与恢复自然连通相结合,增强河湖连通性。坚持以区域水系规划为依托,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水环境新格局。坚持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出发,做好与绿化造林、水源涵养、截污治污、水环境治理的统筹配合。

  中小河道是首都防洪安全的重要保障,是首都宜居城市建设的要素,是实现首都将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河道治理结合“城市病”治理,全方位、立体做好“六个结合”:一是与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特别是凉水河、清河支流要研究与干流同步治理;二是与治污相结合,各区县中小河道穿越中心城、新城,需同步完成75公里截污管线;三是与水系循环和南水北调地下水回灌相结合;四是与蓄滞洪区建设相结合;五是与水土保持相结合,主要是做好内部土方平衡;六是与绿道、百万亩造林相结合。

  据中小河道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中心城、新城范围内中小河道防洪标准目标为20年一遇或50年一遇,重点镇范围内中小河道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或20年一遇,其他地区中小河道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

  另外,治理模式也按照不同的河道类型,因地制宜实行了差别化的治理模式。“城市河道变局部治理为流域水系治理,解决窄断面水流不畅、污水入河问题,沟通水系,提升综合防洪排涝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平原河道重点是清淤清障、岸坡治理、堤防加固达标,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本着‘宜弯则弯、宜宽则宽’的原则,构建河渠水网,提升防洪能力。山区河道坚持生态自然的原则,对河道村镇、耕地、道路段进行重点防护,给洪水留出路的同时兼顾水源涵养。”中小河道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成效显著:让首都水更清更畅

  数据显示,前两个阶段的中小河道治理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共完成106496公里清淤疏浚,完成市级投资130亿元,建设截污管线30公里,新建改建桥梁49座、涵72座、排水口422个,完成绿化及生态护坡140余公顷。

  经过第一阶段的治理,34条(段)280公里中小河道已于2013年汛前基本实现防洪达标。中心城过去26处易积水道路得到疏解。2012年“7·21”特大暴雨水毁严重的房山区大石河、小清河、刺猬河、吴店河等河道得到修复。7个新城以及53个沿河村庄防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通州区北运河、通惠排干的排水能力得到提升,2014年汛期几次强降雨的上游来水及本区域降雨均能及时下泄。密云龙潭沟、汤河治理控制了山洪排泄通道,保护了山区村庄安全。

  区县作为河道治理的主体,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按照工程治理的程序,加紧推进工程。在第二阶段治理中,平谷区新城水系循环初步成型,t河、小辛寨石河、洳河把平谷新城环抱其中,实现40公里水系连通,利用河道周边天然地形条件建设城北、城东和城西南三处大的湿地公园和50公里河岸绿道,形成生态景观体系。门头沟区“五水联动、一湖十园”的城市景观体系初具规模。昌平区中小河道治理同时建设沿河50米绿带,为河道留出保护空间,同时做到水绿结合,提升生态环境效益。石景山区重点治理人民渠、北八渠、隆恩寺沟、潭峪沟等凉水河上游支流河道,从源头控制,实现污水截流,为凉水河水系综合整治提供保障。顺义区、通州区小中河治理与小中河、温榆河蓄滞洪区、东郊森林公园建设相结合,提升工程生态效益,既可蓄滞洪水1000万立方米,又能建成森林公园,实现林水相依、水绿相融,保障首都机场和通州副中心区的防洪安全。

  中小河道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初步效益评估,四个阶段中小河道治理任务完成后,中心城的河道防洪可基本全部达标,基本消除城市中心区由于中小河道排水不畅和溢槽而造成的城市内涝;11个规划新城骨干河道基本实现防洪达标治理;在通州首都副中心、首都机场、新机场外围、未来科技城、丽泽商务区、怀柔雁栖生态发展示范区、延庆世园会等重点区域河道实现防洪达标治理;“7·21”重灾区的房山、丰台等主要河道得到修复并实现防洪达标治理;保障郊区129个乡镇1000余个村防洪排水安全。

“结合首都生态文明建设,中小河道治理基本实现了治理与截污、园林、蓄滞洪区、水系连通、水土保持、南水北调同步结合,对改善生态综合环境、服务宜居城市建设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中小河道治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水务局   刘文杰 吕博)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