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抗战80周年 东大记忆在眼前
“烽火连天处处愁,蜀山遥接楚江流。梦回辽海三千里,望断燕云十六州。大漠穷尽沙似雪,五更残角月如钩。林胡未灭家何有,破敌辞封万户侯。”——国立东北大学教授、校长藏启芳写在日本军国主义“九一八”事变七周年.
“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 事变之后,东北大学从辽宁沈阳迁往北平(现名北京),1937年2月,又从北平迁往河南开封,1937年8月,从河南开封迁往陕西西安,1938年3月,从陕西西安内迁至四川三台。1946年3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再从四川三台回到东北——辽宁——沈阳。藏启芳之子英年告诉我。14年抗日战争期间的1938年3月,东北大学从陕西省西安市迁至四川省三台县,已是80年前的往事了。那年6岁,难以在童年记忆中去搜寻和追忆东大颠沛流离,但从父亲《回忆》一书中可以窥视当年情景。
东北大学首任校长张学良将军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谏蒋抗日救亡以后,国民政府就有人倡议取缔东北大学。藏启芳教授向国民政府中央持不同政见的陈果夫先生说:如果取缔东北大学,就表明中国国民政府决定放弃东北,关系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的大事,绝不可违也!”。
1937年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决定藏启芳教授继任东北大学校长。东大于北平先迁开封,再迁西安,到1937年底日本人逼向陕西潼关,西安震动,遂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将军密劝东大南迁以保师生安全。藏启芳在《回忆》一书中写道:“我特向部请示迁移地点,奉到旨令,命东大向青海迁移,我甚奇怪,那样可以说不准迁移。因往青海是绝对作不到的事情,我见事已危急,即先请法学院院长李光忠前往四川寻觅校址,一面向教育部请领迁移费,但未奉准。待接李院长信,谓已在川北三台寻觅校址后,多亏蒋主任慨允暂借迁移费二万元,并指拨大卡车十五辆作交通工具,载教职员眷属及图书仪器,学生则由工学院院长王文华率领一律步行,始得于民国27年(1938年)3月中旬从西安市出发,四月上旬到达三台。”
东北大学迁移四川后,校长藏启芳遂向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报告,陈部长问:“部中并未令东大迁川,你为何要暗地迁往三台?”藏启芳说:不错,我向部请示,尚未奉指令,但眼见西安危急,行营蒋鼎文主任又屡催速迁,若照部令往青海迁移因交通不便根本不能成行,所以不得不权宜办理,先迁四川以期一劳暂逸,为东大师生计,我并未做错。只要东大得以保全,我自己任凭部里任何处分皆无关系。”教育次长张道藩、顾毓秀都说:“这样好,可以一劳暂逸。”陈立夫随即笑道:既然已经入川就入川吧!东大迁川的事也不追究了。”
1938年,东北大学得以在四川三台立足设校,幸获国民政府三台县长郑献征的接应和支持,郑县长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是一个非常开明的人士,曾经担任国立重庆大学代校长。对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以及国共合作、共御外侮、科教救国等道理深切掌握,得知东北大学在四川寻觅相对安全的校址,立即表示欢迎。并且提供良好条件以期东大迁往三台,东大校长藏启芳认为校址设在三台也是极为难得的事情。《回忆》一书中说:“三台是四川农业人口大县、重要兵源大县,古称梓州、潼川府,临近涪江、凯江,民风纯朴,风景秀丽、上蓉下渝、交通便利。东大到三台后,很受地方绅士欢迎,郑县长帮助尤多。校舍借潼川府旧式贡院与杜甫草堂寺全部及潼属联立高中(今天的三台中学),房屋相当宽敞。民国28年(1939年)春,东大利用杜甫草堂寺改建大学图书馆,且将旧有钟鼓楼改建新杜甫草堂,悬挂诗圣画像。然后邀请校内外能诗会词的文人开了一次次以抗战为主题的联咏大会,也算是一个盛举。”1937年7月6日,东大校长藏启芳与金兰之交三台县长郑献征述情道:“寄迹潼川巧遇君,亦狂亦涓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对我情如岭上云。万念悲天寰海困,片心忧国一身勤。寇公奉召林胡灭,应共高歌尽日醺。”
在14年抗战期间,国立东北大学巍然屹立,其命运也是四迁五移(沈阳——北平——开封——西安——三台),摆脱了被日本军国主义惨遭灭门的命运。寄寓四川得以完整保存、稳步前进、日益发展,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法西斯正式向中美英苏法等盟国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时),东北大学已从2院5系发展至5院12系,在四川期间,虽然困苦也多,但是环境安定,基本恢复了东北沈阳建校初期安定办学的氛围,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1946年3月,国立东北大学一群群师生从四川三台又回到了阔别长达15年的大东北,再次拥有了那片黑土地。
中国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师生从四川三台陆续返回辽宁沈阳,四川的有识之士多方筹措,在东大原址上诞生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后改为国立川北大学,即(成都)四川师大、(南充)西华师范大学的前身。由于东北大学是在拥有长白山、黑龙江的东北大地上创办的。两所师大的校歌中有赞美学校悠久历史的“白山黑水,形胜天然”、“白山、黑水,源远流长”正是出自于此。新中国建立近70年来,四川两所师范大学继续传承了国立东北大学的历史渊源,立足四川,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形成了爱国爱校、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优秀教育传统。这成为鼓舞学校师生开拓进取的宝贵财富。
历史是现实最好的老师,去年7月20日,四川省三台县委书记马辉率领三台县党政代表团来到辽宁沈阳访问东北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明在“汉卿会堂”308室与县委马辉书记一行座谈,就深化校地合作事宜进行深入交流。东大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对外联络与合作处、历史档案馆、科技产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杨明表示:全民族抗战期间(1938年春至1946年春),国立东北大学开始在四川三台办学八年,当年,拥有九十万人口的三台人民给了东北大学一个家的温暖,让东北大学得以弦歌不辍,保存了办学实力,也为推进全国抗战后方的文化教育、基础建设、统一战线、文明进程包括有效支撑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今天,东北大学师生永远不会忘记四川三台的哺育之恩,将会努力与四川三台赓续前缘,通过具体项目落地让校地对接落到实处、结出果实。
马辉书记介绍了川西北地区和三台县的历史概况以及现目前的发展情况并表示:不忘初心就会牢记使命。2018年春夏之交,也是“双一流重点高校”东北大学内迁四川三台八十周年,现在150万三台人民对和东北大学的这段历史情缘始终十分看重,希望能够以纪念东北大学抗战内迁入川八十周年为契机,依托双方各自优势,在军民科技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文化旅游、兴办高职教育院校等方面与东北大学深度合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续写新的合作篇章。座谈会上,双方人员还观看了东北大学历史宣传片,并就纪念东北大学内迁三台八十周年系列活动策划、四川三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东北大学三台中学生源地建设、校地产学研合作等事项进行了深度沟通。
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宛山2005年11月18日在台中百年校庆时认为:东大师生在国破家亡的历史环境中,虽流离转徙却凛然坚守爱国气节。当时,在三台人民的全力支持下,东大爱国师生继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齐集了陆侃如、冯沅君、高亨、杨荣国、姚雪垠等名师以及一大批爱国学子和远征军将士,在缺衣少食的艰苦环境中,直面困难,笑对艰辛,积极传播爱国救亡思想,开展社会教育,倡导足球运动,活跃文化生活。百万三台人民在当年养育了东大,如今的东大也应以自身的科技、人才、智力优势为三台建设和文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成忠国 谢勇)
评论 |
|
淄博河务局储备中心持续完善仓库.. | |
连日来,储备中心持续完善仓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运营管理。为确保消防系统发挥正常功能,储备中心.. |
热门文章
淄博市局获评2024年
近日,省局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考核结果,淄博黄河河务局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