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一起喝,有难一起当!”
政府和武警官兵隔天送水,无水窖的山后旧寨村民将家里能用的盛水器具全部用上。
“多亏各民族、军政民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要不然今年大旱,我们老百姓连水都喝不上了。”9月21日,望着蓄满清水的水窖,村民们淘米做饭的忙碌身影,以及牛栏里肥壮的牛群,文山市红甸乡平坝寨行政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纳绍祥有太多的感慨。
文山市红甸乡居住着汉、壮、回、彝、苗、傣、白七种民族3351户1440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7.3%。今年,红甸乡持续出现极为罕见的高温干旱少雨天气,全乡各水源点水量明显减少,部分水源点甚至枯竭、断流,各类水利工程蓄水量严重不足,大部分蓄水池、小水窖干枯,群众生产、生活形势严峻。“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及时组织各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抗旱救灾保民生工作,特别是把保农村人畜饮水工作放在抗旱救灾的首位,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红甸乡乡长马洪生、副乡长欧志雄介绍了红甸的抗旱情况,记者从中获悉了该乡“齐心协力抗大旱、民族团结渡难关”的“抗旱经”。
齐心协力抗大旱
记者走访了几个寨子,发现有水窖的如康家村等村寨,每家每户的水窖都蓄满了水。无水窖的如山后旧寨等村子,则每家房前屋下的缸、桶、盆、钵,凡是能盛水的器具里都装满了水。“这是政府和部队给我们送来的水,隔一天送一次,从今年8月份以来一直没有断过。”山后旧寨村村民沈广禄高兴地说。
今年8月,山后旧寨村赖以为生的一池龙潭水在持续高温天气的炙烤下枯竭了,“我91岁的老母亲说在村里一辈子,都没见龙潭干过,可今年却干了!”沈广禄十分感慨旱魔肆虐,同时,又对政府及时组织送水感激不尽。“每隔一天,政府和武警文山支队的官兵就开着送水车到村头,水一到,村小组长王忠兴就用壮语在大广播里通知大家来取水。”在一旁的山后旧寨村村小组长王忠兴说,村里54户283人全部是壮族,用本民族语言喊广播大家听着更顺耳。他带着我们去看了枯竭的龙潭并介绍说:“今年4、5月份时龙潭水都还很多,现在却彻底干枯、断流了。幸好政府和部队及时给我们送来水,大家都很珍惜,早上的洗脸水留着晚上洗脚,洗菜水就拿去喂牲口,都不敢浪费。我们相信在上下齐心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战胜旱魔。”
民族团结渡难关
走进红甸乡平坝寨行政村八家寨村小组,在一片庄稼地里的一池清水映入眼帘,它不仅清澈见底,清凉透彻,而且流量充沛,不断汩汩溢出池面,流向周边的田地。而得益于水的滋润,周边的稻田、菜地,都比我们一路看过来的村寨长势好。
“这是红甸乡新建的一个应急取水点。”红甸乡平坝寨行政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纳绍祥介绍说,聚集了红甸乡7种民族的八家寨村民一直都很团结,今年旱情发生后,村民们都一起想办法渡难关:有的积极找水源,有的帮无条件运水的人家拉水,有的则慷慨让出自家的田地供集体建水池……“建这个应急取水点时,就占了村里几家人的地,不同民族的都有,但没有哪家不同意、有意见。”
作为一名回族村干部,纳绍祥除了是村里回族群众的贴心人,也是其他民族群众的贴心村干部。针对八家寨龙潭是全乡为数不多的水量充沛的水源点之一,纳绍祥将乡党委、政府要在八家寨建一个应急取水点告诉村民时,大家都觉得与全乡人民一起共渡难关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就应该“有水一起喝,有难一起当。”
在八家寨各族群众的积极响应下,红甸乡党委、政府投资13.7万元于今年6月对八家寨龙潭进行修复。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新修了一个容量为200立方的水池。日出水量为720立方的八家寨龙潭应急取水点,可供全乡12个村2000多户8000多缺水人群饮用、应急。同时,为充分将有限的水资源应用起来,红甸乡还于9月中旬在八家寨龙潭旁开工建设了一条1.5公里的三面光沟渠。建成后,应急取水点每日富余的水将通过沟渠除了引流到八家寨本村的田地里,还将引流到平坝寨上寨、平坝寨下寨、小耳朵、牛腊冲、茅草冲5个村寨用于灌溉农田。
在建应急取水点、修三面光沟渠时,八家寨许多农户的田地不同程度被占用,但无一人提出反对意见。“为了大家都有水喝,都能顺利渡过大旱,村民们觉得,这点奉献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纳绍祥说。
评论 |
|
淄博河务局储备中心持续完善仓库.. | |
连日来,储备中心持续完善仓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运营管理。为确保消防系统发挥正常功能,储备中心.. |
热门文章
淄博市局获评2024年
近日,省局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考核结果,淄博黄河河务局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