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赶海”

更新时间:2013-11-20 21:31:35 来源: 作者: 浏览1712次 文字大小:

西沙“赶海”

作者:范守岭

赶海,颇有情趣,更是件令人非常惬意的事情。上世纪90年代,我在海军西沙水警区永兴岛上工作,当时一个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赶海,并且连续几年乐此不疲。

始初赶海,仅是沿海边捡些小贝、小螺。渐渐地,被跳跳鱼引上礁盘,赶海的收获也就渐多起来,红头螺、独爪蟹是每次赶海定有的收获,至于能不能捉到鳗鱼、龙虾,那就要凭当天的运气了。

在永兴岛赶海,小潮常去东侧海滩,并且沿水边自南向北为最佳选择,因为这样既可避开太阳直射面部,又利于在海滩上捉蟹、觅螺。当然,还有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赶海时突然发现涨潮,随时便可向西撤回机场跑道。

西沙每月有两次大潮汐,涨潮海浪拍岸,气势磅礴,退潮涛声远去,礁滩裸露。永兴岛每遇退大潮,环岛礁滩上便会有不少提水桶、握钢钎、或者拿鱼叉赶海的人,这些人三俩结伴,多半是军人,另一部分是气象站或服务社工作人员;岛上为数不多的渔民则很少来凑这个热闹,大潮一退,都出去拖网或到石岛附近钓马鲛鱼去了。

永兴岛南侧有两个港口航道,两航道间是块两个足球场大小的礁盘,因其四周环水,平时很少有人涉足。然而就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赶海使我得到过不少收获,——至今,书架上还摆放着这块“风水宝地”出品的“虎斑贝”和“唐冠螺”。

赶海是讲究技术和经验的,结伴赶海,虽同去同归,收获往往不尽相同。“有经验拾贝,没经验捉鱼”,渔民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当初随“老海岛”结伴赶海,人家总能捡到“虎斑贝”、“凤尾螺”之类“稀罕物”,而自己的收获几乎全是小虾、小蟹。后来赶海多了,悟出点儿道理——退了潮,贝壳、海螺都静静躲在礁石下、石缝中,鱼、虾却被搁在礁滩上、浅水里;贝、螺躲暗处避光难觅,鱼、虾在浅水中挣扎易寻。渐渐,自己也积累了些经验,添置了赶海用的钢钎、渔叉等等。往后赶海,“虎斑贝”、“凤尾螺”甚至“大龙虾”也能被咱收入囊中了。

赶海,捡螺容易,拾贝难。螺壳奇异的外形容易吸引赶海者的眼球,但要寻到虎斑贝可就全凭经验了。一次在永兴岛西侧礁盘上赶海,同伴关参谋发牢骚,说自己赶海次数也不少,就是连个贝壳的影子都碰不着;问他是不是不认识虎斑贝,关辩解:“在西沙赶了两年海,不认识虎斑贝不早成笑话了”!很巧,这时一虎斑贝差点就能被他的脚踩到。我开他的玩笑,想抓贝壳吗?听口令:“立正!——向左看!——将你左脚鞋带解开!——”。关参谋还没愣过神儿,我鱼叉轻轻碰了下他脚边一块“青苔”,一个贝壳就像变戏法一样出现了。关参谋恍然大悟,连说:“惭愧、惭愧、真是惭愧,赶海两年了,今天才认识虎斑贝呀”!

原来,关参谋认定虎斑“贝壳”就是虎斑贝,却不知道虎斑贝壳外还有层青苔似的软体膜。“青苔”被鱼叉这么轻轻一碰,软体膜被虎斑贝收回壳中,“贝壳”才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西沙赶海,要穿长裤、防刺鞋,否则,腿脚一准会被满礁珊瑚刺个伤痕累累。同时赶海还要两人以上结伴同行,一旦发生情况好有个人照应,据说曾有人手被八爪鱼满爪吸盘吸住过,手从礁洞里向外拖不出,而潮水一直涨,结果发生了悲剧。

夜间赶海必须要带上照明工具,这样既便于寻找海螺和海贝,又能防止脚伸进海蚌“口”中,遇到海刺、海蛰,也能避开其毒刺或毒液的袭击。

在西沙赶海,有条件还可根据兴趣选择自己的去处,东岛多“玳瑁”,金银岛多海篸,深航岛多八爪鱼,中建岛多马蹄螺……

也许您吃过龙虾,但它不一定比西沙的更鲜;可能您吃过鲍鱼,不一定比西沙的更美。朋友,请做好你的钢钎,备好你的鱼叉,等到三沙市开放旅游的那一天,我们好结伴同行,一起西沙赶海去。(八一之际,谨以此献给守卫过西沙、南沙的海军将士们)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