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快推进水源地保护
中国加快推进水源地保护
新华社武汉10月21日电(记者熊金超、黄艳、于文静)“欲流之远,必浚其源。”中国水利部湖北丹江口21日启动“关爱山川河流 保护水源地”志愿服务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400多名志愿者在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倡议全社会共同关注水源地保护。
中国水利部副部长蔡其华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在即,在其核心水源地发起保护水源地的志愿服务活动,意义非常重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计划年内开始从丹江口水库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北方缺水地区调水。其一期工程年调水量约95亿立方米。
为了确保“一库清水北上”,近年来国家以及鄂豫陕三省积极开展多项措施,加强了水源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从关停排污企业到禁止网箱养鱼,从建立先进的污水处理厂到成立库区护水队,换来了水源地的碧水蓝天。
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境保护司副司长范治晖介绍,最新的监测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具有水功能区目标的12条主要入库支流水质也全部达标,汉江干流省界断面水质达到Ⅱ类。这意味着“清水北送”可保无虞。
水利部水资源司的资料显示,中国供水人口1万人或日供水量1000方及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11662处。2011年,全国供水量约596亿立方米,但水源地水质满足Ⅲ类标准比例为89%。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因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居世界第121位。
水资源严重缺乏和水污染却日趋加剧,已成为困扰中国城市供水水源地的突出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兴建南水北调、引江济汉等一系列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同时,还展开了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向等多举措的保护水源地的行动。
丹江口水库作为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而备受关注。从2006年起,中国政府就开始在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开展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初步改变了水源地污水、垃圾直排和水土流失的状况。
在此基础上,中国继续加大库区环境治理力度,共安排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工业点源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质监测、排污口整治等10大类445个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人民币。
2010年,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联合编制了《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环保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也编制出台了相关规划;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确定全国大型饮用水源区和调水水源保护区804个,区划河长1.7万公里,明确了这些重要水域的水质保护目标。
目前,水利部每年要对中国近20万公里长的河流开展监测,对全国600多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水量进行监测评价。同时,还启动了国家水资源监控系统和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计划3年内对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中的水源地全部实施在线监测。水源地保护水平、水安全系数将进一步提高。
2012年,中国确立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构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大力推进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管理,强化水资源水环境刚性约束。丹江口水库所在的汉江流域就是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第一个流域试点。
长江科学院副院长陈进说,水源地保护的目标表面看是饮用水源的水质,实际上则是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健康运行。这既离不开水利行政部门的治理和监管,同时也更离不开全社会的节水护水意识的提高和生态文明的自觉。
蔡其华说:“未来,各级水利部门还要精心组织,让保护水源地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常态化,呼吁更多的民众参与到保护水源地、宣传水利公益事业之中,维护水源地良好水质和生态平衡。”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