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成立八十周年专刊 (第六期)

更新时间:2016-09-09 15:42:08 来源: 作者: 浏览1813次 文字大小: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水利史研究所、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的领头人和专家十分重视对绍兴水利史的关注、重视和研究,不但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也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之后,绍兴包括浙东地区在水利史的研究上渐入佳境,效益不断显现,因此还推动了绍兴水文化理论和实践的良好发展态势和显著成效。

  白驹过隙,岁月匆匆。今年10月是水利史研究所成立80周年大庆,饮水思源,倍感诸多前辈学术精深,指导用心良多,越地受益匪浅。为此,绍兴市鉴湖研究会特推出纪念专刊,记往时文章、谈学术意义、述感恩之心。要旨,推动水利史志发展,传承优良精神,弘扬先进学术文化。

壮思万里 运河泛舟

——姚汉源先生的浙东运河情结与学术贡献

  姚汉源(1913—2009)先生一生著作颇丰。他长年耕耘水利史等学科研究,其《中国水利史纲要》《京杭运河史》是公认的现代水利史、运河史的权威著作。而为一般人还不太熟知的是姚老深爱浙东,对浙东水利、运河多有感悟和著述。

  中国水利报社张卫东曾对绍兴市水利局邱志荣说:你知道为何姚老在他的运河著作书名中使用“京杭运河”而不用“京杭大运河”?这是有原因的:

  一是“京杭大运河”是把“京杭运河”“大运河”糅在一起了(参见《辞海》,二者被视为全等同义词),不伦不类,姚老是不会用的。二是他坚持认为,“大运河”是一个外来语,他自己更愿意选择中国人自己的名字“京杭运河”。在姚老的理想中,大运河与京杭运河并不是同义词,大运河应该指代更“大”的范围,包括远至陕西宝鸡的“东西大运河”(《京杭运河史·自序》),也应该包括东到宁波的浙东运河。他不止一次地对帮他整理文稿的儿子姚树樘和学生们提到,浙东运河是京杭运河的自然延伸,如果没有浙东运河,所谓的“大运河”是不完整的。作为重要的弥补措施,他在《京杭运河史》中,增列了《附录一:浙东运河史考略(上、下篇)》。他还在《京杭运河史》中写道:“其开凿,引江河湖泉以为源,涓滴以上皆为用。东南多水,故其创始于江浙,司马迁谓‘通渠三江、五湖’。”由此可见,姚老充分肯定了江浙运河的历史地位。

  “生平遍走南北,常慕浙东贤豪,山阴风物以不得一睹为憾。”姚老的浙东情结真的很深厚。

  本世纪初,浙东运河绍兴段整治,姚老很赞同此举。那时他已是耄耋之年,行动多有不便,便通过弟子张卫东转来了他创作的《九十一岁自述忆旧游》诗以致祝贺:

  少涉千层浪,壮思万里流。浙东好山水,运河可泛舟。

  友朋结同气,愿作十日游。拙笔写情意,四载志未酬。

  欲歌旧胸臆,耄耋空怀忧。又忆唐贤语,老大怀故丘。

  表达了其对浙东山水的热爱,对曾经泛舟运河的记忆和感悟,以及对越中友朋的深厚情意,写得情真意切。当然我们对姚老此诗还缺少更深的解读,留待他的家人或弟子解译或许会更合适。

  姚老在1990年4月绍兴的鉴湖会议时带来了一篇很重要的论文《浙东运河史考略》,全文约33000字,分上、下两篇,后刊登在盛鸿郎主编的《鉴湖与绍兴水利》论文集中。上篇叙述至南宋时期,记浙东运河逐渐成型的过程。下篇叙述元、明、清三代运河的变化。姚老的著述史学特色非常明显,其一,史实资料十分丰富,且多为权威著作中所引,许多资料是当时首引;其二,此文不但使浙东运河的历史沿革基本得到系统完整记述,还精准地进行了水利、航运、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史论;其三,图文并茂,其中的《宋代浙东运河图》是姚老经精心考证而绘作,是学界公认的权威浙东运河地图。

  姚老还十分注意融合当地学者的现场考证成果,如他对浙东运河曹娥江西岸分段的走向,作如下评述:

  盛鸿郎、邱志荣两同志《古鉴湖新证》一文,证古鉴湖东岸在白米堰(据《嘉泰志》在会稽县东65里)向南折一线,下接蒿口斗门。此说可信。北宋曾巩《越州鉴湖图序》记湖东端,“州之东六十里,自东城至于东江,其南堤阴沟十有四,通民田。田之北抵漕渠,南并山,西并堤,东属江者皆溉之”,正指运河以南至东南诸山,西由湖东南堤至东小江一块面积。所谓南堤应包括向南折一部分,即白米堰以南一段。阴沟14应有从这一段引出的,“其东曰曹娥斗门、蒿口斗门,水之循南堤而东者,由之以入于东江”。水正东流,出曹娥斗门;水从湖东,南流出蒿口斗门。岀蒿口一支必由湖东南隅流出。鉴湖未废前由东城(今东关镇)至白米堰船行运河,向南折,船可行湖中或湖塘中水道,南至蒿坝入东江。南宋以后湖渐废,这一段仍有水道通航,可称为运河分支。蒿口斗门作用甚微,不久即废。

  这段论述把文献记载和实地野外考证的成果结合起来,统一了学术界对浙东运河于此分别通往宁波和嵊县的河道走向。

  总之,姚老的这篇运河文章,是对现代浙东运河研究的重要贡献和经典之作,开创了水利史和运河史等多学科结合研究的新方法,并为之后浙东运河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提升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2014年6月22日,京杭运河、隋唐运河、浙东运河一起,以“中国大运河”的名称申遗成功,姚汉源先生的运河基础研究功绩卓越!

  来源:绍兴市鉴湖研究会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