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靓洞庭 走向“绿富美”——湖南保障水安全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更新时间:2016-07-01 21:44:51 来源: 作者: 浏览1385次 文字大小:

  □本报记者 王华

  上纳湘资沅澧“四水”、下连长江的洞庭湖,素有“鱼米之乡”“天下粮仓”等美誉,也被称为“长江之肾”,担负着流域生态安全、水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

  洞庭湖最大的优势是水,最大的问题也是水。受多重因素影响,洞庭湖水面萎缩、生态恶化等问题日渐凸显。201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从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湖南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引水、蓄水、活水、清水、防水、节水“六水”联动,全力完成洞庭湖“保障”“防治”“修复”“安全”四大任务。历经沧桑的洞庭湖正恢复生机,重现活力。

  水生态与环湖发展比翼齐飞

  洞庭湖有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三大重要湿地,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不仅影响着沿湖上千万人口的生产生活,更对维系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受江湖关系、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整个洞庭湖区河流湖泊淤积萎缩,且大水隐患依旧,水生态功能退化。洞庭湖保护和治理的突破口如何寻找?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正当其时。《规划》提出,要以生态维护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为核心举措,力争实现“保证区域内饮用水水质、保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障区域内粮食生产安全,从而保障长江流域内乃至国家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

  水环境治理成效成为检验生态经济区建设成效的关键。根据水系和行政区划等实际情况,湖南省在洞庭湖流域科学划定了18个水污染控制单元,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协调、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的要求,实现区域联防联控、联动发力。

  在洞庭湖边随处可见的芦苇,曾是紧俏的造纸原料,而造纸产业又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但是,湖区大批造纸企业的废水排放,一度成为洞庭湖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要想实现既定目标,必须痛定思痛,啃下硬骨头!2007年以来,湖南组织对造纸行业展开了强力整治,关停了一大批“散、小、差”企业。2008年,对洞庭湖区236家造纸企业中的234家实施了停产整治。除造纸业外,还在2014—2015年检查了7 080家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企业,责令停产整治913家。“十二五”期间,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共削减化学需氧量33 552吨、氨氮5 933吨……

  湖南省发改委、水利厅等单位联合制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将影响洞庭湖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总磷、总氮降至Ⅳ类,并使东洞庭湖水华现象得到明显遏制,营养化状态呈现下降趋势。

  造纸企业大量关停与造纸原料更换,使得很多企业面临转型发展的重大挑战。沅江市决定推动芦苇从造纸原料向食品产业升级。博大天能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加工芦笋面条,一下子抢占了芦笋产业的高端位置。据统计,2015年沅江市芦笋产业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已达17家,且发展势头迅猛。

  “天下洞庭”这块金字招牌正越发闪亮。岳阳市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龙头来抓,推进洞庭湖湿地公园等建设,支持洞庭湖、柳叶湖等创建等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环湖黄金旅游带建设。常德市抓好森林植被保护、农村水源保护、湿地保护“三大保护”,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三大整治”,试图再造“桃花源里的城市”。

  顺应变化谋转型。摈弃了有色金属、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工业项目后,电子信息、机械加工、新能源产业等成为环洞庭湖经济的发展方向。

  洞庭湖内外水系形成“活”循环

  在洞庭湖水域,部分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沟港河渠淤塞严重,导致湖区垸内水系连接通道被切断,水流不进、流不动、留不住,曾经的“纵横通衢”成为“死水一潭”。

  构建和维护合理的水系格局和水系连通性,是提高水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降低水旱灾害风险,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必然需要。

  5月19日,迎着空气中的薄雾和细雨,记者来到有着“东方威尼斯”之称的沅江市。这座小城东北西三面环水,仅湖水面积就占了整个城区面积的48.7%,湖上生岛,岛上生湖,湖上再建城,别具一格。

  以前,沅江市的后江湖、蓼叶湖、下琼湖、上琼湖、石矶湖“五湖”都是“各自为政”,一下雨就涝,不下雨就旱,即使整治,也只是单个疏挖、除险,缺乏通盘考虑、综合治理。考虑沅水长年水位高出资江20厘米以上这一特点,沅江市经过科学论证,决定实施“五湖”连通工程,并根据水位情况和实际需要适时开闭闸口。

  如今,通过实施内湖连通、两江并接、水质改善、环湖景观等配套工程,五湖水清可游,岸绿可憩,绿树成荫,景色秀美,城市品位大幅度提升。

  湖南还通过重点推进湘北水资源配置、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重要堤防加固、城乡生活污染治理等十大工程,采取疏浚河道、新建水资源利用工程、加强湿地保护等措施,恢复和稳定枯水期的长江入湖水量,让洞庭湖外湖和垸内沟渠之间水系形成一个“活”循环。洞庭湖区的河湖连通布局是:在现有水系的基础上,布置24个相对独立的河湖库渠水网连通工程、9个生态湿地公园、7个主城区绕城滨水景观带、6个平原水库、4 条休闲内河,以此构建一个洞庭湖区突出生态特色的生态水利工程体系。

  今年3月,湖南省启动洞庭湖区沟渠塘坝清淤增蓄行动,以恢复湖区沟渠过流能力,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有效改善湖区水生态环境。省财政将按“以奖代补”方式,对湖区垸内大中型沟渠进行分类奖补。

  抓住长江经济带和环洞庭湖经济带的建设机遇,湖南通过保障水安全积极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呵护一湖清水,推动一方产业,惠及一方人民,“八百里洞庭美如画”的宏伟篇章定能再次实现。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6年6月14日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