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节水集团董事长王栋:科技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马晓媛 通讯员 巨飞雷
年初,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栋为第一完成人研发的“精量滴灌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对大禹节水集团自主创新能力的肯定。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大禹节水集团董事长王栋,请他详细介绍大禹节水集团如何围绕节水灌溉主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动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态势。
记者: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对大禹节水集团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肯定,请您介绍一下大禹节水集团近年来是如何围绕节水灌溉主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最终获此殊荣的。
王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大禹节水集团围绕节水灌溉主业,连年加大对创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在内部设立了“科技功臣基金”,重奖在创新工作中有所建树的团队和个人,形成了人人参与创新、人人享受创新成果的良好创新氛围和环境。同时,公司持续加强与国内节水灌溉科研机构和高效院所的深度合作,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先后建成了“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大禹节水灌溉科学研究院”和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两院一站”科技创新平台致力于我国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发挥联盟组织内成员以及院士专家及其科研团队作用,合力打造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支撑的共享平台,为大禹节水集团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大禹节水集团将市场需求和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持有机结合,紧紧围绕节水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地埋式滴灌、高效稳压灌水器及抗堵塞滴头等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与大禹节水集团研发人员开展联合攻关,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能够占领市场的自主品牌产品,全面促进我国节水灌溉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记者:多年来这些创新科技成果给大禹节水集团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效益?
王栋:公司通过创新驱动,先后承担实施了国家“863”计划、“948”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重点科技研究项目40多项,成功开发国家重点新产品11个,拥有“压力补偿滴头”等280多项专利技术;充分发挥旗下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自主研发应用并推广地埋式滴灌和压力补偿式滴头技术等,确立并巩固了大禹节水集团在国内节水灌溉行业的领先地位,其中多项技术取得国家专利并填补国际空白。以创新推进“设计+产品+信息+工程+服务”五位一体经营模式转变,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提升核心实力和竞争力。2014年,公司中选全国首个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农田水利试点项目——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中型灌区创新机制试点项目,负责灌区“最后一公里”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及田间工程投资、建设、经营和维护。2016年全国农田水利改革工作会期间,汪洋副总理、陈雷部长率各水利厅厅长到项目现场观摩考察,给予高度肯定。公司先后荣获“国家质量奖提名奖”、首届“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工商联科学技术二等奖等荣誉,“大禹”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集团先后被评为“全国就业先进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荣膺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最佳环境贡献上市公司”称号。在创新驱动的推动下,201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大翻番,其中利润增长率达156%,这些都是创新驱动带来的直接成效。
记者: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出,大禹节水集团将如何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自身产业化优势,集聚创新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
王栋:大禹节水集团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创新驱动,不断加快大禹集团“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节水灌溉装备制造业属“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农业机械装备领域。为积极响应国家第一个十年期制造强国战略,大禹节水集团提出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及设想。首先,大禹节水集团将通过并购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公司水利信息化业务水平,引进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开发出水利信息化所需的硬件产品及水利现代化所需的灌区中央控制系统、水资源决策管理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等软件产品,以精确计量测控和传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核心竞争力。其次,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化车间建设为重点,科学编排生产工序,调整资源使用,采用最节约能耗的方式提升生产率,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我们通过国外实地考察发现,国外节水灌溉装备厂家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基本达到了流水线作业、自动检测、无人操作值守全自动规模化生产,生产质量和效率高,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国内现有滴灌带(管)、PVC\PE管材(件)及灌溉机械等生产线,单个设备比国外自动化程度不差,但从车间、系统及整体格局层次比较,差距十分明显,存在重点生产环节、各要素之间无连续性,质检、仓储等关联技术水平低、效率低等问题。为此,我们计划引进以色列节水灌溉装备数字化生产车间及自动化系统管控技术,在下属9个生产基地开展优化生产布局、改善作业环境、改进生产流程的数字化车间技术改造工程,新建集中供料系统或车间,购置滴头自动分离传输装置、焊接机器人及自动化在线监测质检设备,将车间各个流程、各个角色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人机合一、联动同步、快速响应和安全稳定的智能生产格局。将滴头注塑加工设备与滴灌管带生产线重新调整连接,推行滴头注塑、质检、输送、选盘及滴灌管带生产一体化生产技术;以原辅料供给系统改造为重点,设计建造五路集中供料系统,订单化生产实行原辅料配置、混合、搅拌、输送严格按工序操作、微机自动控制24小时连续作业,最大限度实现智能作业、自动运转、解放人力、降低成本及能耗的既安全高效又节能减排等目标。再次,大禹节水集团将与国内外数控企业合作,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ERP系统升级改造和已有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开发智能节水灌溉产品制造系统,在生产设备之间、工人与设备之间实现纵向集成,把制造系统的各元素联结起来,形成信息物理系统,实现相互协同、遥相呼应。推动生产方式由资源驱动向信息驱动转化,在信息驱动下使产品制造过程体现出智能制造的价值。最后,我们将瞄准工业互联网制高点,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通过市场手段,采用计算机及条形码管理技术及自动寻址、自动装取无人操作方式,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依据市场“订单”计划及指令进行出库、入库自动操作,以此实现仓库高层合理化利用,存取自动化,操作简便化,满足节水灌溉产品种类少、存货数量大、存期较长、生产季节性波动大的要求,建成节水灌溉原辅材料、产成品集散、存储、调配现代物流港中心。
记者:我国节水灌溉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先进技术差距有多大?如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王栋:与国际节水行业相比较,节水灌溉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行业,但是,随着党和国家对水利行业的重视和支持,我国在过去底子比较薄、推动难度比较大的情况下,近年来,节水灌溉行业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在技术上,确实与国际水平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在节水灌溉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存在不小差距;二是在节水灌溉管理手段和方式上,我们还比较粗放,与国际节水灌溉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差距甚大;三是在某些节水灌溉产品质量以及精准度方面,我们缺乏竞争力等等。针对这些不足,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除了国家在政策上继续重视和支持节水灌溉行业外,需加快推进节水灌溉产品的研发和创新,重点扶持一些龙头企业,尤其是要发挥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做大做强;另外,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节水灌溉制度,加快探索和完善节水灌溉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做到节水灌溉的精准、适量,提高用水效率;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市场准入,从源头上提高国家节水灌溉的产品质量,严把质量监督关,打造中国节水灌溉品牌,与国际市场接轨和竞争。
记者:众所周知,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也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作为支撑,大禹节水集团将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吸引并用好用活科技人才,释放创新潜能?
王栋:人才和资金是创新驱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于吸引创新人才,大禹节水集团主要是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训等措施来保障。近年来,我们提出了人才队伍年轻化、高端化、专业化的目标,先后从国内外排名靠前的知名院校引进来60多名博士、硕士,重点充实在技术创新岗位上,通过内部培养和选拔,使公司创新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准有了巨大的提升。同时还聘请多名著名院所专家担任公司发展战略高级顾问,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另外,公司内部还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实行“技术创新奖励制度”,设立了四等奖项,我也用我个人的“甘肃省科技功臣”80万元奖金设立了大禹节水集团创新驱动奖励基金,对在创新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革创新方案的个人和单位,进行专项评选和重点表彰奖励。我们将管理活动、生产过程中好的创意变为公司快速发展的动力,把公司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公司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有力推进了公司创新工作全面健康持续开展。
记者:面对当前科技资源跨国流动、创新要素全球配置的大趋势,大禹节水集团在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走出去,积极打造“大禹节水”中国品牌,有没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王栋:随着“一带一路”相关政策的落地,公司“走出去”战略步伐也随之不断加快。公司持续加强并保持与以色列水产业企业间的行业交流和合作,开展互访交流活动。去年8月我带队到以色列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洽谈,与以色列农业部、农科院、水科技研究院等机构就污水处理、苦咸水处理、生物水处理、海水淡化等企业达成了具体引进转化、孵化融资、并购合作等一系列富有成果的合作意向。以色列多个节水灌溉知名企业也先后回访了大禹节水集团,将借助大禹节水集团遍布国内外强大的销售网络,实现中以水处理技术集成,努力形成水科技高地和产业集群,以项目带合作,通过国际孵化器合作、技术展示交易中心、水产业投资并购基金等创新机制的建设和商业模式的设计,形成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园运作模式,促进中以两国水科技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将在未来三年取得重大突破。另外,通过前期详细考察及洽谈,大禹节水集团与埃及、印度、安哥拉、哈萨克斯坦等政府达成共识,筹建海外办事机构和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海外市场低成本等优势,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同时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在全球寻求跨国公司合作,力争在一到两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甘肃“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者,力争成为甘肃首个跨国企业,力争成为全球最大的节水企业。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5月19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