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先挖断精神“穷根”

更新时间:2018-09-25 22:18:02 来源: 作者: 浏览1510次 文字大小:

扶贫要先挖断精神“穷根”

近日接触到经济学“感恩边际效应”这个概念。简单的理解就是,当你要饿死的时候,有人送你一馒头,你可能感激的恨不得给他当年做马;然后又有人送你馒头,你感激的痛哭流涕;然后,又收到一个馒头之后,你饱了;然后,有人送你的依然是馒头……你手里攥着几十个馒头时,可能早已忘了这些救过你的人,反而会在心里骂:这些人为什么只知道送馒头,我还需要衣服,我还需要钱……

再联系到手头的扶贫工作,不仅陷入沉思。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离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近。所以让还处于贫困状态的人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早已是国之大事和很多地方的中心工作。但是在脱贫攻坚战稳步推进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部分群众“等、靠、”思想严重,个别地方干部扶贫精准度不够的问题。所以,扶贫首先要挖断思想精神上“穷根”才行。

挖断精神“穷根”,一方面要在“扶贫先扶志”上下功夫。习近平在宁德搞扶贫时,一再强调贫困地区缺精气神不行。“我们不能输在精神上,人穷志不穷”。今日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广大干部们,也就不能简单的填填表,送送东西。所谓“升米养恩人,斗米养懒人,旦米养仇人”,我们在开展扶贫工作时,还得把握人性规律科学扶贫。要坚持进村入户,多与贫困户交流沟通。在宣传相关扶贫方针政策时明确扶贫不是简单的“养懒人”“送钱送物”,而是要利用政策,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自力更生中尝到政策的甜头,从而实现西方谚语所说的“自助者天助”。

挖断精神“穷根”,另一方面还要在扶贫的精准性上着力。前几日一张贫困户的“门口照”很火,因为它上面写着“各位领导:本人已脱贫,请不要再来打扰了”。这样的闭门羹在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扶贫工作依然存在存在被动扶贫和精准性不够的问题。要告别“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不良现象,就需要想办法将有限的扶贫资源转化为群众脱贫的有效动力和条件。避免“政府动而群众不动”的工作错位,就要在管理上下足“绣花”般的功夫,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精准识别有效退出。同时变直接的“给好处”为“生动力”,将更多的资金人才转移到基础建设和产业振兴的大面上来,还可以在教育和文化上增加投入从而潜移默化影响贫困户,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内生动力,自觉培育“一户一劳动力”实现有效脱贫。

脱贫攻坚不仅要“弱鸟先飞”,还需“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但我党一贯的群众路线不能变,扶贫也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因为只有群众自己才是打开“贫困”这把锁最好的钥匙,也只有群众自己拿起锄头铁锨才能真正挖断“穷根”。(扬帆)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坚持党的领导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统..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复兴必然要求,是全党同志矢志不渝的初心..
    宣传贯彻新思想求实效抓发展
    贯彻党建新思想兴党强党
    读书当读史
    慕容复的性格悲剧
    以实践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