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速成房”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8天,从选址,到修建,到完工,帮困难群众新修住房……黔西县中坪镇顺河村主任杜正国因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创新速度’而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近日,贵州省毕节市纪委监委通报了一起扶贫领域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2月1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
直到临检才匆忙建成的新房,可想而知,它存在着地基不牢、材料不合格、建设质量不达标等种种问题,“扶贫房”俨然成为一栋“危房”。如此做派,无疑将一件“好事”变成了“坏事”,更造成了一个“三输”的局面:国家财政扶贫投入被无端糟蹋;扶贫对象一家险受危房之灾;涉事村干部杜某受了处分。
老话讲,欲速则不达。服务群众的任何工作急拖不得,但也绝对急不得,只有在规矩许可范围内,一步步走实程序,才是对群众最好的交待。扶贫领域更是如此,为了赶进度、催工期,只能让贫困群众增加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就如这套为贫困户修建的“安全房”,相关负责干部、施工方为了应付上级验收检查,只看工期、只顾结果,忽视了住房建设标准和要求。在明知道施工方用空心砖建房是违规行为时,却不加制止和整改,甚至帮忙想办法糊弄检查,让“安全房”名不符实、全是隐患。
事实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无疑是因为扶贫干部只注重于扶贫工作的成绩,对于过程只是走形式,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在笔者看来,如此人到心不到的扶贫方式,不仅让精准扶贫的政策流于形式,也损害政府部门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扶贫干部“不走心”,不能担负起扶贫的重责,受伤害的、闹心的只能是老百姓,贫困村的百姓也就很难摆脱贫困。
“速成房”为我们的领导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也让我们的干部警钟长鸣,除了要在规定时限内不折不扣地对标完成工作任务以外,也应当秉承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接受各种检验,如果确实完成有困难的,及时跟上级部门沟通,寻求妥当的解决办法,不要自以为是地只追求速度不注重质量,毕竟,比完成目标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老百姓的“大拇指”才是对领导干部工作落实的最好评价。(达娃梅朵)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