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数据岂能“注水”

更新时间:2018-08-08 09:02:13 来源: 作者: 浏览1153次 文字大小:

扶贫数据岂能“注水”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马泗乡党政办主任周用、党委宣传委员张岑东在撰写、审核先进事迹材料时,因夸大事实受到处分一事,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掀起不小波澜,成为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8月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今年3月,马泗乡党委根据自治区有关要求,宣传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中涌现出的致富能手,以期更好地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早日脱贫致富。周用收到五龙村委会信息员报来的“致富能手蓝某某种桑养蚕,种甘蔗,做木头生意,人均年收入万元以上”的先进事迹材料时,觉得事迹不够“先进”、不够突出,就擅自改为“蓝某某种有60亩桑叶、40亩甘蔗,年收入40多万元”。

脱贫攻坚不是空对空的数字换算游戏。一味应付“上级检查”,把精力放在“算账”而不是做事上,除了纸上的光鲜能取得实效吗?把心思放在数据造假、虚构政绩上,即便糊弄过一时,最终又能拿什么来交账呢?脱贫成效不能只看数字,关键要看困难群众生活水平是不是真提高了,要看百姓对脱贫成果点不点头、满不满意。

扶贫造假的泛滥,主要还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周密,与其暴露出的危机隐患相比,给予的惩戒并没有完全到位。当然,立法是一件十分严肃缜密的科学,刑罚对于犯罪的震慑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在一方面我们必须理性而清醒地看待出现的“乱象”。

根除扶贫数据注水,要严于监督。对“戴贫困帽子、过富裕日子”和做数据花账让贫困人口“被脱贫”的现象,地方政府部门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为官一任,主政一方,领导干部应拿出扎扎实实的扶贫成绩单造福一方百姓。尤其是在精准识别贫困程度方面,要做到实事求是;在选择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之时,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在确定脱贫路线图时,不乱炒概念,要用实际脱贫效果说话。(李浩)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