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事业需强化“补短”思维

更新时间:2024-08-11 18:19:05 来源: 作者:忠义 浏览53次 文字大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对广大老百姓来讲,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事业,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影响到社会的幸福感。尽管这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改善了社会生产生活的面貌,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必须加力加劲,进一步补齐短板。

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如今,我国正在老龄化道路上快速前进,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受到严峻挑战;老百姓就医费用依然居高不下,看不起病现象十分突出,如此种种。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为突破口,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好养老,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提高农村办学质量,降低个人医疗支付,切实增强大家的获得感。

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多年农村建设及城市改造,虽然迎来了翻天覆地变化,但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增强超前意识,加强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土地进行整理,提前通村道路标准,完善生产便道建设等等,切实为农村的机械化生产、智能化管理、便捷化出行打下基础。同时,要推进城市老旧院落改造,完善基础功能,加强环境整治,让老百姓生活更加满意。

要抓好困难群众帮扶。残疾、五保、留守、重大疾病等人群,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仍然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一方面,要坚持一户一策,动用各种资源,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难题;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创造岗位,促进困难群众就业,让他们得到稳定的收入。

推进民生事业,关键要俯下身子,多听听群众说什么,了解群众抱怨什么,找到日常服务的短板,从而不断改进民生服务方式方法,提高民生事业保障水平。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调查研究向群众实践学习促发展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群众路线和党性原则,不断向基层向群众向实践学习,着力..
    主动卸下改革创新“思想包袱”
    年轻干部要多在“事上磨”
    激励干部重点要“实招”
    拒腐防变要提防“第一次”
    让“下沉”成为干部工作习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