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要在“供需平衡”下功夫

更新时间:2024-05-25 09:32:40 来源: 作者:晓花 浏览152次 文字大小: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怀进鹏表示,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从发现、选拔、培养和评价全过程来理解和推进。在打牢基础方面,教育部门将在基础教育中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把科技工作者、科学家请进校园;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中,鼓励高校各展优势特色,围绕经济社会急需人才加强培养。

如今,推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具有一定专长,在事业上能发挥重大作用的优秀人才。加强人才培养,让广大学子进入社会后能迅速发挥作用,在业务上独挡一面,已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发展目标。万事开头难,坚持更难,从多个方面综合发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要提高人才质量。人才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尤其需要面向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型人才。但众所周知,这方面是高等教育的短板,需改变重基础、轻实践的传统模式。要对高校的课程进行改革,面向未来、实践开设课程,确保学以致用,而不是学用“两张皮”。引导学生保持长效钻研习惯,而不是一味“吃老本”,水平一直在原地打转。

要补齐人才缺口。如今,人才的结构并不合理,呈“金字塔”结构,尤其是一些高精尖人才严重短缺,外流也非常严重。一方面,要主动面向社会发展,及时开设新的专业及课程,尤其加强对信息、人工智能、新经济类人才培养,迅速补齐数量上的缺口;另一方面,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培养人才,畅通人才成长空间,打破对招才引智的依赖,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要强化人才激励。要坚持“什么样的人干什么样的事”,把人才安置到能发挥专业特长的地方,加强待遇服务保障,激活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同时,要坚持实干实绩导向,将成绩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依据,对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要进行公开表彰、物质奖励,增强人才的荣誉感,从而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行百里者半九十。优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用力的过程,需要高校与社会共同发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调查研究向群众实践学习促发展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群众路线和党性原则,不断向基层向群众向实践学习,着力..
    主动卸下改革创新“思想包袱”
    年轻干部要多在“事上磨”
    激励干部重点要“实招”
    拒腐防变要提防“第一次”
    让“下沉”成为干部工作习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