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激活“数字能量”
2023年以来,“中国黄花之乡”大同市云州区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深化“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应用,使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毫无疑问,乡村的发展不能再用老观念、走老路子,主动与数字时代接轨,尝试新理念、新技术,开辟智慧农业道路,才能提高发展“含金量”。对云州区两年来投入近亿元的建设魄力,以及推动各类智能设备快速落地的行动决心,应该给予肯定与掌声。
但应该看到,数字乡村建设正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可靠的经验与模式,先行者需承担更大的压力与风险,绝不能仅凭一腔热情,大肆采购数字设备,忽视了自身“内功”修炼,导致“新瓶装老酒”,还是原来的味。须知,数字只是一种技术,乡村也是宏观载体,并非其直接着力点,只有转变了观念、掌握了技术,革新了模式,才能让数字技术融入乡村生产生活,释放出最大“加持效应”,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行稳致远。
要厚植数字化理念。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成败,推动思维观念数字化,是数字乡村建设“第一步”。要转变片面的个人认知,数字化并非引进几套信息系统、采购一些智能设备,如果观念始终停留在“硬件”上,没有思维“软件”上的革新,乡村数字化势必会步履不适、效果打折,甚至多走弯路。要加大力度培养数字化职业农民,依靠先进带后进、青年带老年,逐步厚植数字乡村发展观念。
要充实数字化人才。如今,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村村通”工程广泛实施,建制村几乎都拥有电商平台,诸多农业园区也安装了土壤实情监测站、智能环境控制、农业物联网系统平台等,但处于“停摆”状态的并非少数。究其原因,还是缺乏专业人员,数字化人才不懂农业,农业人才对数字建设一知半解。只有让人才引用快起来,让设备与人才相辅相成,才能避免沦为“面子工程”,徒有光鲜的外表。
要把控数字化进度。乡村面广人多,数字建设的投入大、见效慢,一旦方向错位,就可能导致大量资金“打水漂”,需实时掌握建设动态,及时调整优化思路,确保不偏离“主航道”。要坚持试点先行、稳中求进,取得成功后再扩面推广,严防在经验不足、成效欠佳情况下盲目扩张,增加失败风险。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不断调整方案,才能确保数字建设真正落地见效。首页推荐
干部考核要提高“精准度” (2024-09-15)
让年轻干部摆脱“舒适圈” (2024-09-15)
挥好干事创业“指挥棒” (2024-09-15)
提升干部集中培训“活力度” (2024-09-15)
基层工作要有“明白账” (2024-09-15)
为年轻干部上好“第一课” (2024-09-15)
整治指尖形式官僚为基层减负 (2024-09-08)
24小时新闻资讯排行
24小时工程资料排行
文章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