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政绩不宜“超之过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官员来讲,努力创造政绩,是得到上级认可、受到提拔重用的“压舱石”,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前途命运,因而总有一批接一批官员,集中精力干政绩,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要在短短三五年时间里,打造出政绩亮点,本就是一件难事,因而总是“急”字当前,项目急于上马,规划急于改变,思想急于创新,一不小心就会留下“后遗症”,最终事与愿违。
忌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应该看到,受经济下滑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用于支持发展的能力本就有限。然而,有的地方却脱离实际,随意决定、盲目举债,拔高发展标准,定下无法完成的事,造成一系列“烂尾工程”。固然,创造政绩利国利民,但也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切合地方的发展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发展策略,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让政绩逐渐显现。
忌随意而为“赶超进度”。其实,政绩的形成,少则三五年,多则需要数十年的沉淀,在官员的任职期内,往往难以实现。然而,却有一些干部热衷于“自己栽树,自己乘凉”,违背发展的规律,走“高速”发展道路,设计的指标不合实际,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难以真正照进现实,助长了形象工程,看起来徒有其表。要科学地制定发展速度,有条不紊地实施工程,尤其多在打基础、利长远的地方发力,一届接着一届干,才能让政绩经得起时间检验。
忌盲目决策“大水漫灌”。现实生活中,有的地方发展农业产业,动辄就规划了数万亩,完全没考虑到产业的市场风险,也缺乏相应的防范措施,导致许多产业还没达到预期就出现危机,留下种种矛盾纠纷。其实,政绩的亮点不在于规模,不在于眼球效应,而在于给地方带来多少收入,能促进多少人就业,能让群众得到多少好处,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出发,政绩发展的速度才能“降温”。首页推荐
干部考核要提高“精准度” (2024-09-15)
让年轻干部摆脱“舒适圈” (2024-09-15)
挥好干事创业“指挥棒” (2024-09-15)
提升干部集中培训“活力度” (2024-09-15)
基层工作要有“明白账” (2024-09-15)
为年轻干部上好“第一课” (2024-09-15)
整治指尖形式官僚为基层减负 (2024-09-08)
24小时新闻资讯排行
24小时工程资料排行
文章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