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老实忠诚的“守纪品质”
“同一天的考察,为什么报销了三顿正餐?”日前,浙江省安吉县交投集团纪委在对下属保安服务公司开展财务监督时,一份名为“赴缙云‘反诈’考察”的报销单据引起了监督组的注意。单据显示2020年11月20日到22日县保安服务公司组织县内金融系统等16人赴缙云考察“反诈”工作,而11月21日当天的考察却报销了三张正餐发票。
事实充分说明,如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作为基层单位,经常会产生一些加班餐、公务接待餐费用,本属于正常情况,不必大惊小怪。然而,随着各级单位经费管理的收紧,一些无法处理、不能处理费用也假借餐费进行报销,不仅破坏了财经纪律制度,也助长了违纪行为,应该保持零容忍,发现一起严查一起。
从一些典型案例不难看出,不管是虚增餐数,还是多开账单,都是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有的发放了职工福利,有的组织了公款旅游,有的搞了超标接待,如此种种,只能采取虚开餐数方式,填补相关支出漏洞。事后查处固然能“亡羊补牢”,但源头治理才是重中之重。这也充分说明,有的单位政治意识不强,有的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不过硬,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依然不松手,不愿意当老实人,存在私心杂念。
增强敬畏之心。之所以仍有人铤而走险,主要还是认为自己的手段高明,隐蔽性高,殊不知还是东窗事发,一切皆曝光。在有的干部看来,只要自己做了不说,相关的账单弄清楚,谁也找不到漏洞,就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这种侥幸心理,必定会助长自己犯错,同时也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迟早会被发现。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党纪面前没有任何“打折”“变通”之处,任何人违了纪、犯了错,都应付出相应的代价。尤其是广大基层干部,要加强制度条例、财经法规学习,明白行为的“边界”,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心中有一本“明白账”。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当老实人,依规依纪行权,自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确保不出事。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执行党的制度不容“变通”,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始终守住底线,不触碰“红线”,才是惟一正确的选择。评论 |
|